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海上升明帝 第596章 帝赉忠良

第596章 帝赉忠良


推荐阅读: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从李元芳开始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

君臣二人,四菜一汤,却也吃的挺愉快,张煌言更是感叹连连,深觉皇恩深重。
饭后,又赐茶一壶。
喝完茶,朱以海甚至亲自将他送到宫门, 殿中监刘朝捧来一个托盘,上面盖着红绸。
“苍水你马上回广东,下次君臣再见,也不知是何时,今日送你几样临别礼物。”
红布掀开。
蟒玉金章剑牌。
大紫蟒袍、九环玉带、金鱼符袋,赐号银章、尚方宝剑、王命旗牌,
一共六样东西, 每一样都无比了得。
单这大紫蟒袍, 就是赐服之最高级, 绍天朝以来,皇帝对于服饰制度已经严格,不再如过去随便赐服,太监皆蟒的局面已不见。
一般大学士们才可能赐斗牛、麒麟。
提督、总镇等大将,才有可能赐飞鱼。
至于说蟒袍,那就是更加难得了,就算封国公,都极少赐蟒。
但如今却给张煌言赐紫蟒。
“臣何得何能,当此恩赐!”
他不知道,张煌言这个名字,对于朱以海来说极为特别,这可是西湖三杰之一,跟岳飞、于谦并列。更别说, 本来历史时空里的张煌言,不仅仅是鲁监国的心腹肱骨,更是明末汉族的不屈脊梁。
这个读书人, 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烈。
坚持抗清二十年, 虽死无悔, 最后在杭州英勇就义。
就凭这些,足够朱以海特别对待,何况他起兵以来,也一直特别重用张煌言,而他的表现,也非常的好。
哪怕这两年许多当初浙东起义之初的元从,如今都成了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等,张煌言却还仅是巡按,但他却没有过半句怨言。
这样的臣子,朱以海都已经写在他的小红本上了,预留了一个大学士的名额给他。
蟒袍玉带金银符,都只是为了让这个先前仅是巡按的年轻人,能够在广东巡抚任上,有更多威严,能够得到广东官民敬重,毕竟张煌言确实很年轻,年仅二十七岁, 举人出身而已。
虽然父亲曾官至刑部员外郎,但二十七岁的巡抚, 也就算是特殊的开国时期才行,否则如何服众。
朱以海特别赐紫蟒玉带金鱼符,正是给他借势。
这些无不表明天子宠臣身份,远超于一般督抚恩信。
后面三样,则更不一般。
赐号银章,其实源自仁宣,而被嘉靖发扬光大。嘉靖外藩入继大统,想要掌握朝堂,并不容易,他在大礼议之后,给支持自己的大臣们,赐银章。
银章上还有四个字的嘉号,比如忠诚直谅,忠良贞一,忠诚静慎等,拥有御赐银章的大臣,就拥有给皇帝银印密疏之权。
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密折制度。
嘉靖赐几个心腹大臣银印,然后与他们单线秘密通信,商议重大政事等,甩开朝堂其它人。
这在当时,可是很了不得的,毕竟臣子奏疏都得通过通政司、内阁,甚至都是公开的。
仅有内阁大学士们,才拥有给皇帝密揭之权,甚至这内阁密揭,其实也是要经过全体内阁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密疏。
所以嘉靖给心腹大臣们赐银章,让他们有银印密疏,直达天听之权,还不用经过其它人,完全保密,事后也不由六科科抄存档等。
等于变相的给自己心腹,不是内阁大臣的核心权力。
不过嘉靖晚年,他掌控了朝野,也就不再赐予银印。后来鞑子雍正、康熙倒是把这套发扬光大,也不搞银印密疏了,直接密折奏事,雍正赐给密奏之权的官员多达一千余人。
不过朱以海之前一样也是搞起密奏制度,规模有过之无不及。
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赐银印,之前还真没有。
朱以海把那方银印亲自交到张煌言手里。
张煌言官宦世家,自然知晓这银印密疏典故,甚至他之前巡按在外,也是获得了密奏之权的,经常与皇帝密奏陈事。
银印捧在手里,观看上面的字。
“帝赉忠良。”
一看这四字,他愣住了。
这不是万历皇帝赏赐给张居正的银印吗?万历时,银印密疏制度其实已经没有


相关章节: 第591章 白袍谢迁第592章 绅士的品格第593章 张苍水第594章 红线第595章 元从勋臣第597章 天经地义第598章 今日头条第599章 旧时王谢第600章 先威后恩第601章 济南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