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梦遇乾隆之清龙汉凤全集 第223章

第223章


推荐阅读: 人在洪荒,吞三千天道大佬她只想种花带着系统的生活专业剪红线[快穿]快穿撩人:偏执神明总想娇养我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我们这代人恶毒女配拿了白月光剧本月如皎皎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他的爱至死不渝陛下万万岁!

  太后的寝宫在御船的东侧,宫女给我行了礼后,打起帘子,见太后正坐在榻上看嬷嬷喂永琰吃饭,看我进来示意把永琰抱到一边去,她笑着说:“身子骨不行了,不像你们年轻人抗折腾,睡一宿觉就跟没事人一样。”我忙给太后请安奉茶说:“臣妾也累坏了,本想偷偷懒,怕皇上骂,只得硬撑着起来。”太后接过茶喝了一口,放到桌上,命宫女们摆膳,我想告辞,太后说:“皇上刚送来的几品菜,刚好对我的胃口,你陪我吃点儿。”
  我惦记着乾隆送的菜,见皇太后盛邀,不敢推诿,恰好皇后走进来,看见我和皇太后吃饭,笑着走过来说:“吃什么呢?”看了两眼说:“皇上还是最疼老佛爷,给臣妾送的都是一些家常菜,给太后的却是菜中上品,臣妾也吃点儿。”皇太后命人给皇后又加了双筷子,她不停地赞着菜好吃说:“老佛爷有好菜的时候,不想着臣妾,偏是吃素的时候,总找臣妾。”太后笑着骂了她一句说:“你从小你额娘把你的毛饰儿做长了,我有好东西,哪次能瞒过你?”她放下筷子,嗽了口,我们也跟着嗽了口,太后说:“你们不用看我,我大病初愈,不宜进太多的食物,你们别吃不饱饿坏了。”我们忙说饱了,皇太后才命撤膳。
  皇后见皇太后的宫女可人半跪在榻子上打络子,过去坐到她身边,问:“打这个半大不小的要做什么?”可人忙立起身说:“老佛爷前儿得了一块玉牌子,偏上面没有眼儿,就让奴婢打个络子装起来,挂到墙上。”
  我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永琰写字,见字迹工整,苍劲有力。清朝家法相承,极重视对皇子的教育。清朝的皇太子由诸皇子中密定。皇太极的皇八子、顺治的皇八子、乾隆的皇二子、皇七子都是在嘱意立为太子后而早夭。只有康熙的皇二子成人,也落得两次被废的下场,大清能够登上皇帝宝座的无一不是由先皇密定。
  皇子、皇孙年满六岁一律入尚书房读书,所选师傅一律为学识一流的京堂、翰林,不仅教授经史策问、诗赋古文,还简选满蒙大臣和一等侍卫教受国语(满语)及骑射。乾隆曾郑重告诫各位皇子的师傅说:“皇子年纪虽幼,但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卿等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成长自知之也。
  乾隆对永琰比诸皇子更严厉,未满六岁就让他去上学。永琰上学后,被我接回宫里照顾,每日不交五鼓就要起床上学,比皇帝上朝还早。黑暗中残睡未醒,已听到永琰上学开门声,我急忙坐起身,见太监们挑着白纱灯逶迤出了宫。我披衣出了门,站在廊下,看着远处的一点白光,心里很难受,他未满六岁,就要开始他人生艰难的求学生涯,总觉得现代的孩子学业重,比起大清皇子又要幸福得多。每次都在永琰起身后,我目送他上学,在他面前,甚至连他的吃穿用度我都很少过问,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对他少有笑脸,有的只是严厉与苛责。
  我恍恍惚惚回想着对永琰的一幕幕,一低头,见永琰抬起头来对我温和一笑,眉目间顾盼生辉,一派大家公子的风度,我将他环抱胸前,摸着他清秀粉嫩的脸蛋,心里忽然闪过一丝歉疚,他是我的儿子,理应得到的母爱,却让我吝啬地藏了起来,我握了握他的手说:“手这么小,能握住笔吗?”永琰偎依在我的胸前说:“皇阿玛的手也小,倒能撑起天下。”
  我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小小年纪何以有如此高的心性?竟敢自比乾隆。看来乾隆日后立他为储,也许有他的道理。正好乾隆一脚迈进来,先给皇太后见礼,紧接着屋里的人又给他见礼,他走过来摸了摸永琰的头说:“想不到十五阿哥倒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那拉氏冷笑着插了一句嘴说:“臣妾就不信这么丁点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皇上不是早有打算,这也正合了皇上和令主子的意。”
  我一直疏远永琰就是从心里不喜欢由他


相关章节: 第218章第219章第220章第221章第222章第224章第225章第226章第227章第228章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