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0024 名节重于泰山

0024 名节重于泰山


推荐阅读: 牧农仙人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大明求生记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

名声”轻重关系对当今官场都有着重要意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看重别人评价、追求好的名声乃人之常情。“名”之于人,有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东汉名士法真,被汉顺帝四次征召出仕均坚辞不受,却“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终成一代大儒。“名”之于人,有时“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分不清“真名”“假名”,看不透“虚名”“实名”,在看轻与看重上迷失方向,终被“名”所困。
看轻“官名”,公仆之心须臾不可移。职位高低、官阶大小诚然代表才干、能力、贡献的大小,但更是党的重托、群众信任,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有人把官位看得很重,处处摆官架、唱官腔、耍威风,对下属颐指气使,对群众吆五喝六。锱铢必较于出场先后、会议座次、发言主次,唯恐别人不知其“官”职。汲汲于“官名”者,是没有弄明白权力的属性,搞不清“权为谁所赋、权为谁所用”,忘记了公仆本色、为民初心。把“官名”看轻,才会把百姓看重,才能在永葆公仆本色中得民心、顺民意。
看轻“虚名”,常问“离开位子,你是谁”。当官者往往在社会上颇受追捧,这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在人们潜意识中根深蒂固有关。有人对这些“虚名”很受用,在前呼后拥中飘飘然,在唯喏追捧中产生自己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虚幻”。有的为维护所谓“虚名”, 削尖脑袋捞取空衔,“苦心孤诣”制造话题,处心积虑“秀”政绩,甚至掉入围猎“陷阱”铤而走险突破原则底线。“虚名”毕竟是虚的,一旦离开位子、失去权力,“名”也随之化为乌有。看轻“虚名”,放下包袱,才不会为“名”所累,不会在“目眩于五色之惑,心动于微利之诱”中迷失自我。
看重“清正之名”,“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古人云:“名节如璧不可污”,崇尚名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如壮志难酬、愤然投江的屈原,拒绝劝降、舍生取义的文天祥;崇尚名节也是gc党人的政治品格,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他们以身载道、以行示范,无不以名节立世而在百姓心中树起丰碑。习dd曾指出,职位越高,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看重“清正之名”,以高洁养心、以信念养性,才能“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看重“清正之名”,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遵纪守法、为政清廉,而至“廉则民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
看重“实干之名”, 厚植“无功即是过”之“官念”。“忠诚、干净、担当”,最终要落到干事上来。古人曰:“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邓爷爷也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当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生哲学却被一些人奉行,他们无心干事、无力作为,工作四平八稳、看摊守业,满足于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惯于当“太平官”“清闲官”。“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唯有把群众装在心里,崇尚实干,干字当头,用实干的汗水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会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被“名”的表象所迷惑、所困扰、所负累,懂得看轻与看重,不仅需要清醒睿智的政治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担当精神和群众至上的为民情怀。唯有如此,才能“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而臻至圆满、通达、精彩的人生之境。
话题扯得有点远,还是言归正传吧!
总体来说在古时只要一个人名声毁了,那这个人基本上也就完了。更别说如果一位皇子名声没有,那么他基本上也就与皇位无缘了,李恪知道长孙无忌这是要一招致命啊!
想到此处,李恪脸色不由得变得极为阴沉,李恪知


相关章节: 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20 《如梦令》0021 钓鱼0022 《咏鹅》0023 飞白体0025 暴揍长孙无忌0026 《春晓》0027 初露锋芒0028 千古一帝0029 安内必先攘外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