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462 门下省

462 门下省


推荐阅读: 牧农仙人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大明求生记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

岑文本早知萧瑀所奏何事,但还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对李世民问道:“不知萧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悦。”
李世民道:“时文欲以汉王外镇并州之事为契机,借此定论分封之事,你以为如何?”
岑文本闻言,先是沉思了片刻,而后摇头道:“臣以为此事恐怕不妥。”
李世民皱了皱眉,问道:“岑卿这是何意?”
岑文本回道:“号王就藩并州,镇于边疆本已不和朝例,陛下又怎可再以此为机,推行分封之制呢。”
李世民道:“汉王亦是你之弟子,难道汉王就藩并州,非你所望不成。”
岑文本当即回道:“汉王就藩并州,乃陛下特恩,本就于朝制不和,已是出格,至于分封之事便更是如此。陛下此时若提分封之事,岂不是胁迫臣下,叫满朝文武两难吗?”
岑文本之言听着是义正辞言,力劝李世民勿动分封的心思,但他哪里不知,李世民对分封之事一直念念不忘,他这是变着法子告诉李世民,汉王李恪外镇并州,设藩并州之事已过朝议,眼下正是推行分封的最好时机。
岑文本之言虽有引导李世民的意思,但这也是眼下的实情,李世民闻言,坚持道:“此事朕心意已决,岑卿不必多言,只管拟旨便是,朕自有区处。”
侍驾的中书舍人,本就有草拟圣旨之职,李世民下令,岑文本断无抗旨之理。
“臣遵旨。”
李世民之言而言,岑文本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一丝难色,但片刻之后,才提起了笔,依李世民之言草拟下了圣旨。
岑文本虽是遵李世民之名草拟了圣旨,但岑文本很清楚,李世民的这道圣旨断不会一帆风顺地下发至朝堂,莫说是尚书省了,就连门下省那关都过不得。
“朕祗膺大宝,钦承景命,励精治术,安辑夷夏。九服同轨,六合一家,日月所临,无思不服。岂伊人力,天实赐之。疆理都邑,襃锡亲贤,与夫懿戚元功,共享其利。自我作古,不必专依前典,允今约古,隆基垂统。世禄传家,足以载德;图身厚己,足以竭诚。
自然国有常奉,民获其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德行可称,忠节显著者,宜令作镇藩部,宣条牧民。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酬勤报效,仍宜有差,宜令所司,明为条例等级,具以奏闻。”
李世民一封“令宗室勋贤作镇藩牧诏”由岑文本挥笔一蹴写就,而后便依朝例,下发至了门下省。
凡大唐帝王圣旨,发至朝中,皆有一套规程,由中书省写就,而后加盖皇帝玺印,交由门下省,由门下侍中核验,若是无误,则可加盖门下省官印,交由尚书省依旨行事。
换而言之,门下省便有审查诏令,甚至封驳圣旨之权,尤其是自打魏征入主门下后便更是如此。
魏征耿介,更兼强项,自打他贞观六年代王珪为门下长官侍中之后,封驳李世民的圣旨便成了家常便饭。
分封之说本就不和眼下局势,魏征反对的声音最大,此时若是魏征在京,毫无疑问的,魏征必不会太顾及李世民的面子,将此封奏疏直接封驳。
不过眼下魏征正奉圣旨外出,不在京中,自然无从封驳圣旨,这个担子便落在了旁人的身上。
门下首官为侍中,而省中常设侍中两人,一为侍中魏征,二为检校侍中李纲,魏征若在,这门下省事自是由魏征做主,可如今魏征不在,主事之人便成了李纲。
李纲乃两朝元老,现在又是太子的老师,自也与李承乾的太子位利益攸关,李纲也盼着李恪外封并州,永镇边疆,轻易不得返京,如此一来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才算是稳如泰山。
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虽重,李世民的这种诏书却也同样重如泰山,甚至直接关系了江山安稳与否。
当李世民的诏令送到李纲手中时,李纲不禁眉头紧蹙,一下子犯了难,他拿着门下省的大印在手中,印准也不是,不印准也不是。
他若印准了,届时诏令下发至尚书省,天下分封,将来如若生乱,他便是审查不明,可他若是封驳


相关章节: 457 危机458 分封459 萧美娘460 拜访461 晓之以利463 计成464 君臣反对465 尘埃落定466 武则天467 武顺娘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