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乡村

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乡村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口一口的喝,重复四五次才喝完一小杯。在这样做之后,佣人才将菜肴端上来,所有人都举起筷子夹菜,吃完一口后便放下,以示意佣人继续斟酒。吃喝的仪式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但是喝要比吃的时间多。
还有就是明朝人的宗法观念浓重,十分注重孝道,而且规定同姓之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不得通婚。自古以来就相信“同姓通婚,其生不藩”的说法。耐人寻味的是,这并非出于血亲关系上的考虑,因为许多人依然为他们的孩子指定母系的亲属为配偶,这在明朝见怪不怪。
明朝人一般结婚得比较早,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男方所娶的妻子,其家境必须跟自己相仿,要考虑门第或财产。富贵人家里,男子虽然只能娶一个由父母指定的妻子,但还能自由选择纳妾。因为纳妾是男人的自由选择,而且挑选的标准一般是姿容,所以在明朝时期,许多人并不爱自己的妻子,反而更喜欢小妾。但是在长辈与礼法的制约下,也不能够随意更易正妻与小妾的地位,就连当朝皇帝也无可奈何。
不过也有人说了明代大多数的百姓生活是十分惬意的,无论是学生、还是匠人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娱乐爱好,而那些日常的柴米油盐更是不在话下。
动不动就拿出据什么记载说事,只不知一些小说,野书上写的东西只是某一个场景,某一个地方而已,而能写到这些书中的人,本身就不是社会底层人士,而是高出普通人的士大夫一族。
喂,可以醒醒了,古代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人们被祖传的礼节弄得头昏脑胀,忙于应酬各种无聊的社交,被宗法社会压缩得毫无个人空间。假如让你回到明朝,不仅玩不了手机、打不了游戏,甚至连睡个懒觉都有怠慢礼法、忤逆长辈的嫌疑。
鲁迅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中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这话说得虽然有过激之嫌,却也是大实话。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却又讲“礼不下庶人”;虽说汉服之美,然而大部分百姓穿的只是粗劣布衫;上层士大夫对洋人显摆琴棋书画,却掩盖不了全国大部分人口都是文盲的事实。
章子俊来到了明朝十几年了,这一路走来感受到的,从前期的视觉冲击,到后期的观念不合,再到这些市井生活中人情往来的不适,让想像中的美好生活相差甚远,可能有些人会说,章子俊就是矫情,家拥一妻二妾,丫鬟美人成群,又被封了伯爵,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知足吧。
可是眼前的这些利益随时就会被剥夺的一干二净,问你怕不怕,这可不是在瞎说,明白了这个社会关系后,就会有一种朝不保夕的错觉。往往这些不是来自朝廷,而是“天意”。
明朝成化六年的这场灾害,四月,南直隶数县发生水灾,五月,京师、山东、河南大旱,夏麦无收,秋粮不能播种,六月,顺天府、河间府、永平府复又大水,如此旱涝相接,民食草木几尽。到了成化八年随即盗贼四起,后又一场瘟疫袭来。让章子俊看到了一个末日之世的来临。
从成化六年到成化八年,事隔两年有余,这场灾害的外溢效果才刚刚起来,当年朝廷已经出台了许多救灾抗灾的法令,比如,朱见深下诏天下,命免各灾区所欠税粮、马匹、子粒、食盐以及各项杂役,赦免囚徒,诏令各地有司尽力赈抚,以免生事。
可无奈地方不力啊,这种诏令也就是一个形式,加上朱见深本不是明君,自己先破坏规矩,为自己大封皇庄圈地。
时任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等上言:皇庄之名自古无有,近闻故太监刘永诚之庄田欲立为皇庄,深骇人情,人尝谓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何独以此谓之皇庄?如此下去,畿内八府不是官府禁地,即为势家之庄,百姓何以生存?值今旱涝相仍之年,应主论官私,许百姓入内采食,不得禁治及抽分税钱。


相关章节: 第九十二章 统计伯府人丁第九十三章 大生产第九十四章 炼铁厂的炮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烂十里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罢职离任第九十八章 筑城为了自保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视组(上)第一百章 中央巡视组(下)第一百零一章 胜芳城械斗(上)第一百零二章 胜芳城械斗(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