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讲(上)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讲(上)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也。”
章子俊一听震惊了哦,才想起了此时大明还在争论“天圆地方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尹旻也算是博学了,连《晋书·天文志》也熟读,很明显说的就是“盖天说”,按照该观点,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其中间距八万里。东汉的著名哲学家王充认为“今试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平地,去人十里,火光灭矣;非灭也,远使然耳。今,日西转不复见,是火灭之类也。”
妈也!这种古老的传说明人信以为真,章子俊额头冒汗了。嘴上嘟嚷着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四个角上不是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天空么。”
尹旻一听就不乐意了道:“谎谬,子曰:“其尤荒谬不通者,而愚人信之。”
意思是说,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愚蠢之人才信。
尹旻看着章子俊深叹一声,好不容易弄来京城的帮手,比自己还要无知,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看看在明天的筵讲上能不能有所作为吧。
次日清早,以内阁刘翊、六部尚书以尹旻为首,加上都察院、翰林院学士、讲学等人前往内宫,今日的筵讲主要是听李孜省、邓常恩之流对国运的占卜,所以皇上、太子也要听讲。
自从西南地崩后,这样的活动隔三差五就来一场“法事”,这些方士僧道已经把内宫当成了道场,弄的乌烟瘴气,难怪吏科都给事中王瑞倡说朝纲不振,朝政惑乱,的确够乱的。
现在的李孜省深得皇帝信任,可以说朱见深被惑悠的有点走火入魔了,即封李孜省为国师。
章子俊是被尹旻硬拉来的,混在洗马罗璟、兵部尚书马文升、顺天府丞杨守随等一众朝臣里面旁听,只见一众僧道簇拥着一位身着八卦图服的道僧,鼠须胖脸,双眼精光有神,此人就是李孜省了,很可笑的是以往筵讲都是有顺序的,这种经筵形式是古代专门为皇帝设立的御前讲席,是皇帝处理国家事务之余,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朱建立大明之初并未设立经筵制度,洪武十五年,大臣桂彦良向朱元璋上了一封题为《太平治要》的奏折,首次提出“今当大兴文教之日,宜择老成名儒,于朔望视朝之际,进讲经书一篇”,但朱元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永乐至宣德时期依然没有设立经筵制度,皇帝“每视朝毕,无日不御文华殿或便殿,召大臣或儒臣讲读”,这在实质上与经筵已经非常接近,只不过时间、地点、讲读的内容没有制度化而已。
到了正统时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朱祁镇继位时只有10岁,内阁老臣“三杨”认为此时朱祁镇还应该以读书学习为主,于是由杨士奇主笔,上了一封题为《请开经筵疏》的奏折,请求重启经筵制度,得到太后及朱祁镇批准。至此,明朝正式恢复经筵制度,此后虽然偶有间断,但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彻底废弃。
明朝规定,为规避寒暑,每年组织两期经筵,分别称为“春讲”、“秋讲”,每期3个月左右,春讲一般2月开始,5月结束,秋讲一般8月开始,10月结束。经筵期间,每月组织三次,分别在每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其中尤以春讲、秋讲的首次开讲礼仪最为隆重。
关于经筵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文华殿正殿举行。官员参加经筵的人员,除了要“听课”的皇帝之外,明朝参加经筵大体还有7类人,分别是:知经筵事,总领经筵一切事务,前期由功勋大臣担任,后来基本由内阁首辅来担任,同知经筵事,协助知经筵事处理相关事务,一般2-3人,多由内阁大学生或各部尚书、侍郎担任。经筵讲官,负责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一般由兼任翰林院编撰以上职衔的各部高级官员、国子监祭酒担任。侍经筵官,皇帝特许参加经筵的官员,不负责任经筵之事,只是旁听。
展书官,负责为皇帝展掩书籍,一般由翰林院编修担任。书写讲章官,负责誊写经筵讲章,一般由编修或中书舍人担任。经


相关章节: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从税开始(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从税开始(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讲(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讲(下)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三)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