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十)

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十)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奇龄就问: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杠的角度过于清奇,想来若是苏子在天有灵,也只能表示:虽然隔了六百年,但还是证实了那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杠人者,必被人杠之。
户部给事中王博就是一个爱杠的人,在朝中杠的人人都怕他,就因为此,前几月庐州知府说吴江有水患,朝中人都不信,连国师李孜省也不信,什么高气压、低气压,什么热带气旋、等温线,弄的在朝人等还当是偈语听之。可王博不这样认为,不管说最多的偈语,吴江水发了,太湖水溢了,全被庐州知府应验了,身为国师的李孜省不如一位熟读圣贤书的庐州知府,肯定是假冒的法术,就上书贬李孜省一党,这个举动得到了朝中所有已圣人子弟自居的文官支持,虽然这个王博不讨喜,总算是干了一件合乎众人的事。
王博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不以圣人为师,不以经文为学,哀哉,以圣人为师,以经文为学,学以经世致用,修齐治平,这才是一个君子应该要做的事情。李孜省之流,妖言惑众,糜烂朝政,当天厌之。”
就这样,一场新的争斗在此时朝中兴起,其结果又是一地鸡毛。
此时的章子俊正在家中做美味,这些年来,把家中的夫人们全培养成了吃货,章子俊虽没有什么大钱,有钱也全投入到了实验玻璃及提高炼钢上去了,可对吃食却很是铺张,这个铺张是在明朝人看来,对章子俊看来说却不觉得什么,吃剩下的菜一般要么倒掉,要么给猪狗鸡鸭吃,这是很正常的事,可在这个成化年代,却是罪过,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一般小民,吃剩下的饭菜会留给下顿继续吃,如果是在夏天,天热容易变质,就放在蒸锅上篜一下,中间不要打开锅盖,这样的作法一般放置一整天,也不会坏,等要吃时再篜热即可。
而章子俊就要吃现煮的,不新鲜的饭食绝不吃,这是有教训的,应饭食吃死的人,在成化年间可不少,就是所谓的食物中毒,越是天热,越容易发生。
别以为在古代都能吃到美食,古代所谓的“美食”其实很普通,大多只是能吃而以,能吃上盐已经不错了,可是也有皇宫大臣们,官宦世家这些大户人家中出美食,有特别的厨子能做出几道特别的风味,就说说吃货苏轼,大宋第一美食博主,要论宋朝吃货,苏轼若排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别人被贬:我好惨,我抑郁了。苏轼被贬: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可以吃东西。
苏轼一生七次被贬,就是七次美食探索之旅。
被贬到湖北黄州时,他写下一首《初到黄州》,虽然也有些对自身境遇的不平,但很快又夸赞这里的鱼很鲜美,笋很香甜,吃货眼里的世界,大概要用口水去丈量。黄州猪肉质优又便宜,苏轼便天天买来吃,还给猪肉写《猪肉颂》。闻名“东坡肉”也源自于此,原始的做法比较朴实,将锅洗干净,加少量水,猪肉放到锅里,盖上盖子炖够火候即可。
如果按当时“东坡肉”的做法,根本不值一提,不就是白水煮肉吗?最多放一点盐提个味什么的。跟五百年后的“东坡肉”炒糖色,加料酒,还有五花八门的一大堆香料,说是“东坡肉”其间不知被改良了多少回了。
再来看看被贬到广东惠州后,苏轼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爱上了鲜甜的荔枝,所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吃荔枝要配肉才更尽兴,苏轼开发出了羊脊骨的新吃法:顺着羊脊骨关节的连接处将其切成小段,用铁锅先小火炖煮一遍,捞出后浇上黄酒腌制入味,生炭火,烤羊脊骨,撒少许盐烤至表面微微焦黄即可。
这不就是很普通的烧烤吗?没什么特别的,可是在当时确是开创一种新吃法,荔枝配羊排烤着吃,味道的确很不一般。
另外也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在章子俊看来是食材高档,加上古代全生态、无污染,许多东西不需要调味就很鲜美,比如,“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


相关章节: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九)第一百八十章 改进火 枪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