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学之争(上)

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学之争(上)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认理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同点:程朱成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的方法来把握理,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总之,王明阳心学的出现,是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陈献章跟孔府中的老学究李敏轩发生冲突,事情闹的有点大了,李敏轩提议明日在孔庙学府开经辨。孔府中有五经博士、学士、儒家大学专注于发扬儒学,维护孔子学说,研究经世之道。居住在孔庙周围的这些隐士都是这些人的门客,称为孔府儒生。
章子俊很头痛,要是知道将来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王阳明的心学,统统会被历史的潮流而抛弃,也不用等到将来,到了明末清初的“三大儒”就被否定了,用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同时也反对重农抑商的政策,倡导发展商业!
如果此时章子俊拿出黄宗羲的这一套学说主张出来,肯定被喷的狗血淋头,黄宗羲认为君主一人执政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提倡法治,反对一人独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当前的君主制就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是个坑啊,而且还是个大坑,正因为是个坑,在和陈献章结识后,这一路上陈献章是滔滔不绝地跟章子俊“灌输”心学理念。而章子俊拍手叫好,这一下让陈献章跟章子俊有了共同的话题,可是在章子俊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谈不上“改天换地”,而黄宗羲的才是思想进步的标杆。
因为明日的孔庙经辨,陈献章拉着章子俊助阵,好歹章子俊也是学士,还是左春坊学士,在古代被称为学士的文人,都是要经过认证的,翰林出身的全被归为学士,可不是什么人读点书,考个秀才就能称做学士的。
再说章子俊的这个左春坊学士,虽然在大学士中属一般的翰林院低级官员的迁转之阶,可也要正五品可以获得,与右春坊大学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不常授,到了景泰年间,也只是倪谦、刘定之而后,仅杨廷和一人任之,后不复设。到了后然内阁成员不能兼任九卿,春坊大学士常作为内阁首辅的主官职,如解缙(右春坊大学士)、胡广(左春坊大学士)。后来内阁官职逐步改为殿阁大学士,并可兼六部职务。春坊大学士就不在作为内阁成员的主官或兼职,成为一般官职。
不知道是朝廷遗忘了,还是在那个环节出了纰漏,章子俊的翰林侍讲学士被罢免时,并没有连同把左春坊学士也给免了,可见当今朝堂的乱象。既然朝廷没有免去,那么章子俊现在就是大学士。
次日,陈献章拉着章子俊早早就去了孔庙学府,大批的儒生也按部就班,看排场这样的经辨平时也不少,想想居住在孔庙周围的这些儒生少说也有成千上万,能来孔庙学府的也就几百人,加上孔庙学衙中的许多官员及孔府中的教授,都是当今德高望重的儒家,主导着当今文坛的学术要义学说。
因为时间还早,大多的儒生都是三五一群地围坐,相互间引荐认识,可是说出的话,就能让章子俊晕头转向,讲话时不时地来句“之乎者也”,为了彰显学问,更多地说以些半吊子话,这些话一般人是很难听懂,原因就是全部引用“五经”中的要义。
这些人每天的行为十分得体、十分礼貌,这里的十分还真不是什么表程度的词语,而是在礼节这块,他们真的可以拿十分。比如,他们每一个儒家礼仪的动作,每天都要一个步骤不差地做好,如果不小心漏做了,就要道歉,然后补做。
这些儒生似乎也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日常用语大部分都来自“五经”这几本儒家典籍中的语句,说得好听叫引经据典,其实就跟背书差不多。这就让章子俊很不习惯了,记得以前跟皇上、李贤、彭时这些大佬也不会这样说话,偶尔说一句就能让章子俊猜上半天,可现在周围这些人,全都是这样在说话,可把章子俊弄的很无趣,兴致顿减,避


相关章节: 第一百九十二章 济宁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第一百九十四章 鲁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见闻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学之争(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学之争(下)第二百章 趁乱尿遁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