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序章

序章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同营房建设、军士优恤等方面的后勤保障相比,朝廷在卫所医疗方面倾注的精力少之又少,卫所医疗保障水平不仅远远不能满足军士们的实际需要,而且和前代相比也有很大的退步。类似“军前士卒有疾,即命良医治之”、“士卒疾者日食陈米,转生他疾。当给新米,以养其疾”、将帅设专职医生等元代旧制在明代不见了踪影,以至于总制陕西、延绥一带军务的杨一清为了治疗自己的疾病,不得不专门上书朝廷请求调自己熟悉的镇江卫医士睦榦来陕西。卫所军从大明中叶开始即不堪用,医疗保障太差,伤害了士气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是兽医还是医士人手奇缺,卫所医疗所需医药以及医学的办学经费原则上都由官方支给。但在户部强调节支的大背景下,以上经费往往需要卫所自行解决。就这样,在边军造就了一大批懂一点兽医的人,特别是马医、羊医,一个是作战及运输需要,另一个是食物需求。马跟羊就成了目前榆林地区的主要畜牧。

  而章子俊的畜牧农场主要由这些刚从军队退下来的老弱组成,除了马跟羊,牛和猪也是重点,对比羊来说,猪、牛成长更快,牛主要是用作耕作及运输,猪就不必说了,就是为了提供食物。可谓全身都是宝。

  目前首要任务是办一个学堂,就在知事府对面,圈了百亩黄土地,建造一坐教学楼,余下留出一个可供一百学子活动的操场外,全部种上树及一些耐寒、耐旱的灌木,比如迎春、黄馨、连翘、金钟花、贴梗海棠、榆叶梅、白鹃梅、郁李等等。

  办学堂是王芿峤提出来的,到底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王芿峤看到章子俊的小儿已经六岁了,就想给请一个私塾,可是目前这样的环境也请不到一个能为小伯爷的人来教书,王芿峤本打算拍马屁,毛遂自荐的,却被姚颖拦住,说是自己会教,现在已经在读三字经、千字文了。可这件事让章子俊想法很多,不单单是为了自家孩子,在整个榆林目前没有一座学堂,就决定在平安镇办一个,后然一想把学堂的名字改成《大明科技学堂》,往后这些学生不用去考取功名,照样能有一个前程,采用包分配制,学成后虽然得不到朝廷认可,却能在平安镇所有工厂内,担任技术骨干和中层领导还是能做得起主的。

  学生的来源就是附近的贫苦孩童为主,连自己的孩子也在学堂中读书,想必也能带动起别家的孩子前来就读。

  不过关于经费的问题指望朝廷是不现实的,目前正在想着从那一块的盈利中划拨。

  平安镇的建设发展已经走了样,起码在明朝人看来是这样的,往往一个小镇或是集市的兴起,都是自发形成的,可平安镇不是这样,是有规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办学堂、开医馆、建农场,兴工厂这些民生项目,全是章子俊凭着一举之力而为。在古代有一点好,平安镇方圆几十里内,全是伯爷府的属地,农户全成为佃户。

  别的地方管不着,在平安镇所有的土地上要做什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造什么样的房子都要经过平安伯府的同意才行,为此章夫人星辰小姐特地从娘家山西请回来了几名账房及一名管家,这位管家已经在王家三代了,来平安镇的就是老管家的儿子王四宝,三十岁年纪,带妻子及二儿一女,现在成为前院管家,也代表平安伯府对外的收租,营收等杂事。

  这就是权力啊,目前章子俊如日中天,在一般的老百姓眼中就是天皇老子,高不可攀地存在。

  学堂正在营造,可管理人选却是难找,谁为这个学堂担任山长一职伤透了脑筋,章子俊到是不认为一定要有什么名望,学问有多高,有没有功名无所谓,要的是年轻有为、管理能力强即可。

  慢慢地就把目光集中在林熙身上,身有功名,能写会算,又在庐城当了三年的照磨,担任这个山长不就正好么?林熙也觉得来到此地无所事事,虽为主簿,实在对不起这份月银,再领一份工正中下


相关章节: 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十)第二百二十九章 庐州后遗症第二百三十章 绥德知府郝渊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乱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