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序章

序章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非善骑者,骑马着实是一种折磨。若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骨折就难免了。

  对于走水路的考生来说,最怕的是遭遇大风。因为古代船只抗风浪能力差,一遇大风浪便如飘飞的树叶,倾覆者常常有之。比如湖南的举子们上京应考,便绕不开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往往从4月开始涨水,到七八月份最高,风浪也随水势越来越大,成为躲不开的杀手。史书上记载,考生们途经洞庭湖是“屡遭覆溺”。后又有许多的故事在洞庭湖上遇到了各种神仙的话本,把书生赶考的经历当成了故事。

  三怕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误科考,读书人常年伏案苦读,身体缺乏锻炼,在家有亲人照顾,倒也无事。一出门经不住风吹雨淋,气候稍变,便容易惹疾病缠身。这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写照。

  还有一些其他麻烦,比如遭遇偷窃、打劫、诈骗等类情况,无须一一赘述。总之,进京赶考是件苦差事,不可能像小说所写的那样风情浪漫。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富家子弟车马护送进京,一路仆从开道,每过一城则下榻星级酒店,甚至于寻花问柳,四处留情。浪漫是浪漫了,却算不得真正的书生,这种人也相当少。

  而王秋生从神木赶往太原已经是耗费了所有,就为了能乡试中博出一个举子出来,正所谓赶考改变命运,西北苦寒啊。

  临近乡试太原城内赶考的书生越来越多,顿时人声鼎沸起来,好在王秋生早到了大半年,虽然住在道观中,好歹还在城内,要不然现在连个住处也找不到,必定流落街头。

  西北考区录取人数朝廷有名额的,就因为早年有南北之争,前面章回中说过当年的南北考生为何区分开来,各地的乡试也一样,做了划分,而会试一定得去京城,不管是在云南,还是在四川,只能进京才行,加上边远地方本来考生就少,能在当地考出个秀才、举子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像王秋生这样的考生,在神木这样的边城中就是有学问的人,可是来到了布政使所在地太原,就不经看了,这一届考生总有一万五千多人,而名额却是一百零七人,可谓是竞争惨烈,这将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名落孙山,只剩下太原城内的唱经楼伫立在众人的热切眼神里,见证了学子寒窗苦读、鱼跃龙门的时刻。要知道从秀才成为举人后就上了另一个台阶,真正成为了统治阶层一员,在边关这些地方,举人可以直接为官。

  哪怕不为官,在本地也可成为一方豪主,各种投献纷至沓来,《范进中举》就是最好的写照。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得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后来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恭维。

  所以能成为一个举人对读书人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更何况山西本就是学风鼎盛,各地书院遍布,虽然跟江南没法比,可是当各地书生汇集时,人数相当可观。王秋生想要从万人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当考试后的第十天,发榜揭晓,发榜的前一天,在唱经楼楼上由书吏宣唱第几名某某、某府、某县、某生等。隔日黄榜出来时,就是人山人海,可惜的是王秋生未中,下一次乡试又要三年后,失落的心情难于表达,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家中还有二个小儿等着养活,这一次赶考已经欠下族人银两,带着不多的行装回转神木,这就是现实。回神木途经葭州时,碰到了从神木来的一位街坊邻居张老汉一家,说是要去平安镇寻事做,讨生活,王秋生一听去平安镇有事做,还房有地,有这样的好事也就萌生了新


相关章节: 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十)第二百二十八章 兴医办学堂第二百二十九章 庐州后遗症第二百三十章 绥德知府郝渊之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乱第二百三十四章 练军备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饥荒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尔林兔镇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