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求生记 序章

序章


推荐阅读: 我在海贼世界召唤英灵直播:大哥,你儿子不是人啊!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绝世剑神大荒扶妻人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神算赘婿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谁还不是个仙帝了蜀山轶事云津鬼市傲视秋霜

多厉害,有人问道:“已令采芹于泮否?”要是你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就是在听天书,分分钟让你显出原形,招人嘲笑。

  又有人问你,家住哪里啊,是否有功名啊?而你拍着胸脯说道:“家住河西,现在是秀才。”这样的回答,对一般的百姓而言也没什么?要是对方是有学问的长者,就显的很是轻浮,粗鲁。真不知道你这个秀才是怎么得来的。此时你当要这样回话:“家居笋里,名噪芹宫”。

  章子俊来到明朝几十年了,从一开始起,最怕跟古人这样说话,内心苦闷啊,不是学艺不精,而是古人在说话时,这水太深。

  光是一座文庙中,典故就多的让人数不清,从这里就可以得知,文庙在读书人心目中的位置,一个学院里面专门有一座文庙,那是何等的威望。所以“石楼书院”从开学起,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学人数很快就满了。

  不管刊书成本有多高,凡是跟平安镇相关的学院,都要有一本内部刊物,这也是对学院自身的提升,也是吸引落榜书生发表文章之地,说好听点是学术交流,其本质就是要把一些话语权掌握在平安镇的理念上,明朝不确热血的文艺青年,一些超前的理念就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才是章子俊需要的目的,如果自己跳在前台表演,那就死得很快,提倡书院内的自由探讨辩论学风,这种学术交融方式在许许多多落榜书生中,这份能不出一文钱就能印刷的刊物,可谓吸引力巨大,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就是众多文人墨客终极奢望。

  在这份石楼书院月刊上,大有指点江山的,也有抨击当朝弊政的,还有引今摘古述说情怀的,诗词歌赋应有尽有,这也要取决于近年来朝廷上朝政混乱,地方官府睁一眼闭一眼,王芿峤为官这些年来,升任无望,内心中其实对当朝也有怨气所致,有人直指石楼书院误人子弟,有违祖宗定律,歪曲儒家思想,状告到了汾州学府,可王芿峤说道:“某些文章说百姓困穷,将来之患,灼然可忧!只是提出来也是相互探讨民生,写作之人年轻轻狂了点,本没有什么大错,最多一狂生耳,难道府衙对一狂生非要弄出一个是非对错出来才罢休?”

  还有这一篇,说是当前官衙,每见逮问盗贼,多交由各地东厂镇抚司辑获,或校尉挟私诬陷,或为人报仇,或受首恶赃令以旁人抵罪。刑官洞见其情,莫敢改正,以致多枉杀人。请愿官府上书皇上革去东厂以绝祸原,则天下可以太平。小生一介微驱,自知不免一锴,与其死于虎口,不如死于朝廷。写作之人绝没有人指使,此乃太原丁家远房一后生,听说其叔父是当朝刑部郎中丁哲,只不过承其叔父的理念而致,发发牢骚。

  看看这一篇,从太祖高皇帝创业,岁月滋久,当今文恬武嬉,往往恣情玩法,堕职偾事,形迹败露。各地官府不知儆戒,以致名节不立、勋业无闻,国家将何以赖之?憎道一朝不经科举为官,抢占我等书生名额,侵占他人田地,免其皇粮,实乃误国之本也。

  看看这也是书生意气耳,大笔一挥而就,满篇空洞之语,府尹大人如要说错了,也就错了,如是说当今朝政弊端,也正是这样,所以作为石楼书院山长,年轻人要多多引导才是,而不是去压制。

  王芿峤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这些年来,某些理念上天下文官是一样的,作为汾州府尹,也是一路科举考上来的,对东厂所为也是反对,对当今的憎道为官很是感冒,只不过座其位置上,也不好开口而已,现在有了这么一份月刊上,当面抨击朝廷的这些不经过科举为官就是弊政,替文人说话,也不好反对,要不然自己的清誉就会受损。

  王芿峤早就在书信中跟平安伯讨论过书刊内容的取向问题,一切以民生为导向,提高底层百姓的生活质量,除了种地还有许多事可赚钱,大力兴商办学,为中产阶层发声,说白了就是削弱皇权,只是没有明说罢了,如果是采用让天下劳动人民得解放,人人平等这些理念,肯定成为大明


相关章节: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明第二百九十五章 吴家宴请第二百九十六章 馊主意一个接一个(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馊主意一个接一个(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上)第三百章 风云起兮第三百零一章 身陷刑部大牢第三百零二章 就怕事情闹不大(上)第三百零三章 就怕事情闹不大(中)第三百零四章 就怕事情闹不大(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