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知否之护姐狂魔 第43章 点拨与隐忧

第43章 点拨与隐忧


推荐阅读: 爆装灵御:我能无限融合聊斋炼丹师星戒星神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天龙秘史姜女贵不可言杀师证道后迎来火葬场神诡大明斗罗:武魂从曼陀罗蛇开始进化病弱长嫂玩坏了豪门都市兵王楚烈萧诗韵仙朝

大朝会过后第二天。
老皇帝便下旨,褒奖吏科给事中言无咎和御史陆忍贾,两人忠贞敢谏,各赐湖缎十匹。
赏赐本身的价值并不高,重要的是其中的意义。
明旨一发,百官们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态度。
这是老皇帝已经默认自己做错了,所以才会下旨褒奖和他作对的言无咎等人。
本来,百官们联合起来靠着逼宫才迫使老皇帝让步,虽占着大义,到底还是心里不踏实。
如今,老皇帝态度既已表明,那么立储之事就已经是板上钉钉,迟早的事了。
百官们悬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盛长桢在和老皇帝单独奏对时,也表明了态度,支持立储一事,旨意之中对此却只字不提。
盛长桢连中六元,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在京中风头极盛,早就有人看他不顺眼了。
许多好事者都说起了怪话,说盛长桢触怒了皇上,失了圣眷。
他们也不想想,若真是这样,那言无咎等人也顶撞了老皇帝,又怎么会受到封赏呢。
一些久经宦场的老臣却是看出了老皇帝的深意。
老皇帝这是不想让盛长桢出头太早,所以刻意淡化他在此事中的作用。
文延朴在府中听闻此事,当即对儿子文二感叹道:“官家这是在为国储才啊!”
文延朴为官数十载,他自然看出,老皇帝此举,非但不是厌恶了盛长桢,反而是极为欣赏他的表现。
可以说,自此之后,盛长桢才真正作为一名臣子入了老皇帝的眼,而不仅仅有一个六元郎的虚名。
……
积英巷,盛家。
盛长桢正在庄先生院中聆听教诲。
自盛长桢通过殿试,顺利连中六元之后,庄先生就不再收徒授课了。
之所以还留在盛家,全都是因为盛长桢的坚持。
对盛长桢来说,庄先生教导他十数年,对他关怀备至。
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为人上,庄先生都是盛长桢真正的人生导师。
因此盛长桢对庄先生向来是又敬又爱。
可以说,在盛长桢心里,庄先生的地位比起盛纮还要更重几分。
盛长桢科举之后,庄先生想要离开,回老家安享晚年。
盛长桢极力挽留,说自己作为庄先生的关门弟子,有责任奉养恩师。
他如今也在翰林院供职了,岁俸足以供养庄先生夫妇二人。
庄先生实在拗不过自己这个小徒弟,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庄先生也把盛长桢当亲生儿子看待,也就同意了。
自此,盛长桢时常到庄先生院中探望,庄先生也时常为盛长桢指点迷津。
这日,却是庄先生主动唤来盛长桢。
一进门,庄先生就问道:“长桢,你可听说了官家的旨意?”
盛长桢自然是听说了,官家下旨封赏了言无咎和陆忍贾两人,却偏偏漏掉了自己。
盛长桢回道:“弟子听说了。”
庄先生听出盛长桢话中带着些情绪,又道:“你可是对官家的圣旨有所不满?”
盛长桢倒不至于不满,毕竟干犯圣颜,不受罚就不错了。
只是凡事就怕比较,凭什么言无咎等人能受赏,自己却被略过了呢。
盛长桢对此也是颇为郁闷。
庄先生教导盛长桢多年,自是看透了盛长桢的心思,沉声道:
“长桢,君子不器,是为不争。你可还记得?
只要你所行所言都出于大义,无论官家如何处置,旁人如何置评,又有什么所谓呢?”
庄先生的当头棒喝让盛长桢瞬间清醒过来,诚惶诚恐地拜谢道:
“多谢先生点醒,是长桢着相了。”
见盛长桢已经明白了,庄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继续留盛长桢了,挥挥手让他自行回去了。
看着盛长桢离去时高大的背影,庄先生捋了捋全白的胡须。
真是个好苗子啊!
庄先生一生从未踏入官场,他不懂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也不会揣摩圣心。
但他明白做人要秉持本心,做官更要行正道,做实事。他也是这样教导盛长桢的。
正是因为有庄先生这位严师时时在旁点拨,盛长桢才能始终


相关章节: 第38章 再碰面第39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40章 汴京纸贵第41章 大朝会第42章 忠言逆耳第44章 傻人有傻福第45章 未雨绸缪第46章 兖王拉拢第47章 文曲星与国运第48章 奖品与爆栗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