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科技之锤 319 我带你飞

319 我带你飞


推荐阅读: 冒牌小道医顾总家的小狐狸又惹事了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重生后被三个哥哥宠上了天神话:天罡地煞不装了,我老婆是精绝女王灵魂画手年代福宝:在炮灰家当团宠三国之封神系统小人鱼她武力值爆表魔头我劝你向善轮回路上

数学跟物理之间其实关系非常深,比如两门学科都是非常古老的学科,一般来说优秀的物理学家往往也是极为优秀的数学家,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原因自然也很简单,物理研究本就是以数学为基础的,不懂数学靠想象去研究物理的那都是扯淡。
但在具体研究上,尤其是现代科学的研究上,两者的研究方式其实不尽相同。原因也很简单,数学发展到今天,许多分支已经是考验天才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而物理至始至终都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简单来说研究数学,只需要一个本子一支笔,就能构建出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
代数拓扑、代数几何、代数数论、范畴学等等,其实已经不止是“数”的学问,而是关系和结构的抽象研究。
但物理是要研究具体的东西,不管是经典物理、量子物理、天体力学又或者凝聚态物理,不管是哪个方向,物理学的终极目标从来没变,那便是研究物质世界的一切运动规律,找到那些千奇百怪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所以很多时候物理学家们先是观察到某种自然界的现象,然后开始探询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使用数学工具来描述其研究成果,同时使用数学将其定量化。
比如牛顿观察到了力的作用,创造性的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但这还不够,因为文字无法精确的表述这一理论,于是这位天才人物又创造性发明了让无数学子头疼的微积分来精确描述这一理论;又比如麦克斯韦发明了场形态物质——电磁波跟光波,后人引入了数学上的纤维丛理论来精确描述;再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并发现了引力波,这个时候又需要黎曼几何来让人们认识到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到最后物理学的乌云之一,量子物理横空出世,这个时候科学家又发现,量子物理是可以建立在线性代数之上的。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想要深入理解量子物理,首先要过线性代数这一关,因为当你翻开那些量子物理的教科书就会发现经常会出现数学上的各种矩阵以及数学物理方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你双缝干涉实验有多反直觉,量子纠缠又是多么神奇的现象,那是科普,不是科学。
就这样,每次物理学上的重大革命,都有新的数学理论加入进来,两者因此而密不可分。
好在对于宁为来说,当他脑子里浮现出物理学三个字的时候,数学肯定已经不是阻碍他研究的门槛了。而且从理论上来说,他比任何人都有资格去探索物理学的真相。
即便现在物理学同样已经发展到一个极高的层级,各个领域已经走上细分的道路,但最主流的研究方向无非还是两个大类,宏观跟微观。当然从现在的发展态势来说,微观层面更被重视,尤其是量子信息跟多量子比特纠缠,因为在多体量子纠缠这一块甚至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能够描述,乃至于命名。
从这一点上看,谷歌曾经直接宣布自家的量子计算机已经领先于世界并掌握了量子霸权多少是有些有待商榷的。
当然对于物理学家最大的宏愿依然是建立大一统理论,将所有影响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统一,即强力、弱力、电磁力跟万有引力,并建立一个标准模型,用于解释宇宙间所有基本粒子跟其相互作用力。
显然这个目标还很远,甚至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基本理论还是未知数。因为哪怕是现代物理已经发展到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其实万有引力的本质还是模糊不清的,不管是爱因斯坦的引力波理论还是预测中但还没发现的引力子似乎都不足以让所有人都信服。
很复杂的课题。
但宁为觉得如果他想要正儿八经的了解这个不等式的意义,还需要研究这个复杂的课题。毫无疑问这条路大概率是正确的,因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这个不等式本就是一位华夏量子物理学家提出的,并被命名为马振华不等式。
当然,别看这个不等式非常简单,如果以现在人们对量子力学的理解,要将这个不等式说清楚,并形


相关章节: 314 小人物315 燕北大学的号角316 你别把他当人就好317 特别的蹭热度方式318 不等式再现320 需求跟需要321 大科学家的烦恼322 连锁反应323 后浪才是真浪324 怎么可以这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