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逆天换明 第一百六十九章 倭商,玉米

第一百六十九章 倭商,玉米


推荐阅读: 全球冰封:我为人族守护神在漫威打造超级英雄亮剑之老子是孔捷娱乐:开局和国民女神官宣了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嘉佑嬉事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我制做的模型想影响现实周易哲学解读女寝大逃亡[无限]暮夜良人将尘天书

“等到再招兵的时候,我要报名。”张小栓看着张膀,说道:“你呢,想不想给家里挣钱粮,让他们多吃几顿饱饭。”
张膀有些犹豫,说道:“我倒不怕死,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怎么办?”
张小栓说道:“有抚恤银啊,还答应照顾烈士的家属,不使他们挨饿受冻呢!”
张膀沉默下来,还是迟疑不决。答应得好好的,可能保证将来没有变动?心里不托底呀!
………………..
捕捞产量有明显增长啊,看来拖网技术正在被渔民们逐渐掌握并日益熟练。
而得益于皮岛本部派来支援的工匠,广鹿岛造船厂一个月能下水五艘长九米、载重3-4吨,船头两侧装饰有“亮眼木龙”的渔船。
这种渔船是宋朝后期出现的船型,在舟山一带比较多。因为船并不是很大,多在浅海近岸进行作业。
浅海沿岸也能让郭大靖满意,只要船够多,捕捞量就能不断增长,向着支柱产业的目标不断接近。
而随着工匠熟练度和造船技术的提高,造船厂开始进行更大渔船的尝试。
这种渔船船身长达十几米,载重量能达到五至十吨。在沈家门、奉化栖凤、象山东门和镇海等地,时有出现。
而在当时的黄海,海洋环境十分良好,在长山列岛有海狗、海狮分布。由于青鱼增殖,鲸鱼在黄海北部成群活动。
长山群岛周边,除了海洋岛渔场,还有鸭绿江口渔场、辽东湾渔场等丰产之地,都可以进行精深地开发。
渔民,或者说从事捕捞的人口越来越多,鱼类等海产的产量越来越高,意味着粮食消耗的大量减少,也意味着军民在营养和体质上的增强。
在没有得到足够的土地种植农作物,以养活东江镇军民的时期,把人口向捕捞业引导,是势在必行,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
因为,再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承载那么多的人口。而光是造船业,包括伐木、锯木、铁具、帆索等等,就给很多百姓找到了活计。
拿出粮食养活百姓,同时还尽可能地让他们创造价值。用后世的名词,就是提高就业率,这样的思路,恐怕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
其实,这和以工代赈的道理差不多,既救济了百姓,又建起了工程或造出了器物,对将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
最后,郭大将军还落了好名声,在军民心目中,提高了威信。
而即便是困难时期,郭大靖也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派出了刘兴治等军官,率领小股精锐登陆袭扰。
目的很明确,既锻炼部队的作战能力,更以拔除建虏哨地为主,为更多辽民百姓出逃创造更便利安全的条件。
伪装潜入袭杀,尽管是郭大靖的强项。但在宽广的战线上,他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不能每次出战都参加。
处理完公务,郭大靖走出办公室,清冷的空气让他不由得精神一振。
冬天啦,赶在沿海结冰之前,结束军事行动,结束砍伐和采摘。准确地说,是转向旅顺港,在金州地区继续进行。
郭大靖骑马刚出军营,便迎上了码头守卫飞马赶来禀报,藤野先生回来了,还有林家的商船,共有三艘海船刚刚停靠码头。
来得真是时候,郭大靖心情激动,让人马上去通知藤野英,自己兜转马头,带着亲兵直奔码头。
码头上,林婉儿正对着悬挂在高竿上的鲸鱼骨架张大了嘴巴,连连发出惊叹之声。
林天佑也十分惊奇,跑海也有几年了,可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也不知道怎么捕到的。悬挂在码头,难道是郭将军故意在显摆?
藤野正只是看了两眼,便和小林浩一走进码头旁的小屋,坐着取暖喝茶。
表面看似平静,可藤野正却是心情激荡。在外将近半年时间,终于回来了,最挂念的自然是女儿藤野英。
小林浩一却有些失望,在这看起来并不算特别大的海岛,恐怕难有什么大的收获。
若是收购生丝、瓷器、丝绸,还是应该在南方。自己怕是白来一趟,想得太过美好了。
不过,这个林家海商似乎在南方有


相关章节: 第一百六十四章 粮食接济(元旦快乐)第一百六十五章 万斤大鱼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夷炮兵教官第一百六十七章 逃亡,接济诸岛友军第一百六十八章 逃亡逃民的希望第一百七十章 通倭第二百七十一章 谈婚论嫁第一百七十二章 前往皮岛第一百七十三章 啥时发肉啊第一百七十四章 加派救急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