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周易哲学解读 《"易学”评论》(七十五)

《"易学”评论》(七十五)


推荐阅读: 娱乐:开局和国民女神官宣了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嘉佑嬉事逆天换明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我制做的模型想影响现实女寝大逃亡[无限]暮夜良人将尘天书橘猫猎人游戏具现我乃星辰剑帝正义大宗师

下卷:现代”易学”评论
第一篇:评现代人们对《周易》一书的学术研究
第六节:评现代”科学易”之说
我们再听一位当今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现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长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的董光壁的说法。在他的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章里说:“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第394页 廖名春选编 华夏出版社 2008年版)
董的那篇文章里又说:“《易传》的产生是易学史的第一大转折。中国哲学家余敦康对于这一转折曾给出精辟的论述:‘自从《易传》按照以”传”解”经”,牵经合传的原则对《易经》进行了全面解释之后,《易经》原来所具有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便完全改变了,其卦爻符号和卦爻辞只是作为一种思想依附于传而存在,被《易传》创造性地化为具有文理性特征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1这样一来就发生了主附的本末倒置,在《周易》的结构形式中本为主体的经成为附,而依附于经而存在的传反而成为主体。这就是它们所体现的文化意义而言的,而必然割裂《周易》的形式与内容,象数与义理完全可以并进,而且也应当并进,事实上也是并进的。但是,由于这一转变在内涵方面的深刻性,以于二千多年的经学传统是扬义理而抑象数的。从历史说,《易》原本象数,发为义理;从现实说,在科学文明的时代很可能再发生一次‘旧瓶装新酒’。这里还有一个象数与数术的问题。数术多与科学有关,这是不争的事实。
1余敦康《〈周易〉的思想精髓与价值思想》 载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1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第122-142页。”
(《周易二十讲》第394页 廖名春选编 华夏出版社 第419-420页)
这是董光壁引述余敦康文章里的一段话。显然余敦康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过这种认为,早就形成了一种流派,余敦康也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传播者而已。而董光壁竟然也把余敦康的这种说法信以为真了,说明董光壁也认可这种说法。
而董光壁同样是象数说《周易》者,这本身是“易学”传统,没有人不受传统象数易学的影响。所以董光壁说的“《易》原本象数,发为义理”,也就是老生常谈。至于董先生“在科学文明的时代很可能再发生一次‘旧瓶装新酒’”之说。但愿能出现这种希望结果来,那就真的庆幸中国有了这“旧瓶”之法宝,装进领导未来世界的科技新成果。若其结果又是一场愚昧、迷信恶梦的再现,那可就事与愿违了。至于把传统的“数术”(占卜之术)说成多与科学有关,实乃是玷污了近代之来的科学称号。
因为董认为“历史上象数易学三起三落,每种象数学都与科学联姻。汉代象数派的形成之与天文学,宋代象数派的重起与数学,清代象数学的复光之与西学东渐,近年科学易的新起之与对后现代科学的期望,无一不与科学密切相关。”(《周易二十讲》第394页 廖名春选编 华夏出版社 第418页-419页)
按董光璧的说法,那么现在应该是第四次象数科学易到来的时代了。不过笔者是很担心的,把从《易经》(所谓“三圣”之易说的《易》经)里的卦画符号派生出的“象数”易学说,说成是“旧瓶”,把《周易》里的“文辞”说成是“酒”。把《周易》的“文辞”比喻成“酒”并无不对,但“酒瓶”不是“象数”。“象数”也是“酒”。而“酒瓶”是“六十四画符号”。
《周易》里的“文辞”,即不是“象数”的结果,更不是“六十四画符号”的结果。若把“六十四画符号”比喻成“酒瓶”,那么,《周易》作者是用“六十四画符号”装进去六十四篇哲学文章,是哲学美酒。而


相关章节: 《“易学”评论》(七十)《“易学”评论》(七十一)《“易学”评论》(七十二)《“易学”评论》(七十三)《“易学”评论》(七十四)《“易学”评论》(七十六)《“易学”评论》(七十七)《“易学”评论》(七十八)《“易学”评论》(七十九)《“易学”评论》(八十)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