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周易哲学解读 《天下第一哲学》(十四)

《天下第一哲学》(十四)


推荐阅读: 娱乐:开局和国民女神官宣了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嘉佑嬉事逆天换明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我制做的模型想影响现实女寝大逃亡[无限]暮夜良人将尘天书橘猫猎人游戏具现我乃星辰剑帝正义大宗师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学译解
第十四篇《周易·大有》文译解
(原文)
“()大有、元亨。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匪其彭,无咎。厥孚,交如,威如,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
十四、农业上大丰收,是大亨通的事。
争取农业的丰收,既不遭遇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的祸害,即使劳动艰辛,可获得农作物的收获。 用大车装载着丰收的农产品,送到指定的地所,没有咎害。各地的公侯享受到天子的宴请,而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却没有资格享用。要反对那些不正确的观念,这样才不会出现灾害。以爱之心去交往那些财富创造者,而建立起威信,才是正确的。农业生产有了风调雨顺,才能大获丰收。
(解说)
“大有”:年谷丰收为大有。“大有”是指农业上的丰收。本篇的论题是“大有,元亨”。其意是“农业上取得大丰收,是大大的好事情。”这一主题,不说是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后期,就是现今的中国,农业问题,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问题。而那个时代,自然农业是社会的命脉,所以说,只有“大有”才称得上“元亨”。本篇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这里的“无交害”是指不遇自然灾害。“匪”:非;或行为不正。“匪咎”:指行为不正所造成的灾祸。这是指人为所造成农业上出现的灾害。
本段的意思是“农业上不出现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造成的灾祸。即使劳动艰辛,最后保证农业的丰收,没有问题。”
这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命题“大有元亨”展开的论述。这里讲的道理是符合逻辑的,即符合实际的。农业上的丰收,确实不能遭遇灾害,如旱涝等自然灾害。作者认为农业丰收不但不能遭遇自然灾害,而且也要避免人为错误导致农业出现灾害。前面的篇章里已出现过作者的担忧,“月几望,君子征凶。”这就是人为造成错过抢种庄稼的时机,就会发生收成不好的年景。这里作者所担心的人为灾祸(匪咎),会给农业上造成灾难。这与自然灾害有着同等的危害性。《周易》作者所担心的人为造成的农业上的灾难,不是在二十世纪里的中国农业生产上,出现过严重的瞎指挥与“闭塞视听”的浮夸政策,造成农民没粮食吃,而被饿死的悲剧现象。而这几千年前的哲人就有过这种忧患意识,是多么的可贵。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本段是承上段内容的进一步论述。如果,一,没有自然灾害,二,又没有人为的灾祸,那么,就是丰收的年景。农业大丰收了,“用大车载着丰收后的农产品,有目的的运往指定的地方,这是没有错的”。看来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上的运输工具,还是很先进的,这“大车以载”,让人喜悦,让人羡慕。而到了三千年后的那个生产队时期,收获的农作物,在笔者的家乡,还是肩挑人背。农业生产非常辛苦,还吃不饱肚子。《大有》里所讲的,丰收后的果实是归有主人的,而不是劳动者的。这与生产队时差不多,是上交的多,留下的少。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这是指各地公卿大人成为有功之臣,享受到天子的宴请;而劳动者却没有资格享有。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与重视。农业大丰收了,王公们得到奖赏,而他们是不劳而食者,反而劳动的百姓却得不到认可。这是对不平等现象的反映。
“匪其彭,无咎”。
“匪”:一是指非、不是。二是指行为不正。“彭”:旁近。这一段是作者紧跟以上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匪其彭”:是指那些不正确的观念。既不能正视农业的不正确观念,应予纠正。哪些是不正确的观念呢?即上面提到的对农业生产上人为造成灾祸;不重视农业生产问题;也包括丰收后,对劳动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丰收了,功赏于公卿,而剥夺了劳动者


相关章节: 《天下第一哲学》(九)《天下第一哲学》(十)《天下第一哲学》(十一)《天下第一哲学》(十二)《天下第一哲学》(十三)《天下第一哲学》(十五)《天下第一哲学》(十七)《天下第一哲学》(十八)《天下第一哲学》(十九)《天下第一哲学》(二十)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