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大发现》(十八)

《周易大发现》(十八)


推荐阅读: 娱乐:开局和国民女神官宣了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嘉佑嬉事逆天换明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我制做的模型想影响现实女寝大逃亡[无限]暮夜良人将尘天书橘猫猎人游戏具现我乃星辰剑帝正义大宗师

卷二:发现了《周易》符号
卷中:发现原创《周易》一书所用历史上传承下来那套符号只是做为文章排序之目的
第二节:
我们对原创《周易》一书里一些文章内容分析,来看《周易》所用那个六联体符号与文章内容关系。
一、原创《周易》一书第一篇文章内容
(原文)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注:此篇里符号是个上下排列的六联体)
(译文)
“一、(君子)应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即开始通达,有利,前途光明。
潜伏时期的龙,还不到升腾的时机,不可随意妄动。龙崭露了头角,有利造就伟大人物。君子终日努力不懈地进取,而到晚上警惕自省,这样去做,不断地磨练自己,就没有害咎。龙能升腾起来,又能潜回渊里,没有害咎。龙升腾到天空上,有利于造就伟大的人物。龙飞升到过高之处,将有悔恨。出现了群龙,都不争当首领,才是天下太平的景象。”
(解说)
《乾》是《周易》里的第一篇文章,从内容来看,是讲述君子之道。即君子为政之道。《周易》里的君子,是指有国有家者(即西周后期的诸侯,大夫,即统治者)。西周时期的“君子”,是个身份概念,即政治概念,是不同于后封建社会里的“君子”概念。后封建时期里的“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即符合封建帝王社会里道德标准的人,都可配称君子。后封建社会里的“君子”是个道德概念。
《周易》第一篇文章,原创是没有篇名,到《周易》出现后,人们才把文章里第一个字,抽出做为文章名称。考古上发现的帛书今本《周易》第一篇名为“健”,因通行本《易传》里的《大象传》也是做“健”注释的,故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那么,《左传》一书里引用春秋《周易》内容出现的说法是“乾”,如何解释呢?如《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左传》一书虽早于帛书今本《周易》,却记载的《周易》第一为《乾》名,这是因《左传》到西汉为“经”书,在经学上是进行统一审定、校正的,传世《左传》里才有这种名称。故原创《周易》第一篇文里第一字,无论是"健"与“乾”,只是《周易》成书后,人们把文章首字或两字抽出做为篇名,《周易》一书才有了六十四名称。
我们已知六十四画符号是早于原创《周易》一书之前的商代就已出现了。六十四画符号不是《周易》一书里原创。原创《周易》时期的六十四画符号,还没有衍生出八卦卦学内容。即六十四画符号,还没有演变成蓍筮工具。原创《周易》一书所用六十四画符号,只是一种当做序数符号而已。如原创《周易》第一里的符号“”,应看做序号一,或第一而已。那么《周易》里的名称是否与《周易》一书同时产生的?一些学者认为《周易》里的名称是后人根据内容抽出来的。名称是后来加上去的,认为古人写文章一般是没有篇名的,如《论语》、《庄子》等书。笔者认为《周易》里的名称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周易》每篇中的“画符号”后面跟着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名称。后人把那第一个字(或两个字)另抽出来当篇名,也是对的。如这第一篇《乾》,就是《周易》第一篇名称。但后人称为“乾卦”,这是《周易》被巫史篡改成卦爻结构形式的缘故。现在我们应改正其称法,应称《周易》“乾篇”或“乾文”,而不能称其“卦”。称卦是巫史把《周易》改变成卦爻形式后的称法。人们习惯称《周易》内容为卦爻辞。又认为那些“卦爻辞”是通过卦象


相关章节: 《周易大发现》(十三)《周易大发现》(十四)《周易大发现》(十五)《周易大发现》(十六)《周易大发现》(十七)《周易大发现》(十九)《周易大发现》(二十)《周易大发现》(二十一)《周易大发现》(二十二)《周易大发现》(二十三)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