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汉在逃天子 第23章 使命必达太史慈

第23章 使命必达太史慈


推荐阅读: 孪月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穿越养家小农女农门巧姐点食成金红楼之挽天倾穿越四代波风水门之我叫永带妹我家掌门天下第一治愈系篮球宅魔女华娱大太监蛮荒福运小地主霸道总裁专宠私生女

“臣妾听阿爷说,这天下大乱,一部分的根源,就在士族和豪强身上。”
伏御姐的阿爷,也就是伏完。
伏完是东汉开国大司徒伏湛的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早年举孝廉,后迁五官中郎将、侍中,如今是执金吾。
所以说,伏御姐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御姐”!
关系可能有点乱,稍微捋一捋。
刘弋这具身体的高祖父,也就是爷爷的爷爷,是刘开,从祖父那一辈开始,两条帝系就岔开了。
高祖父刘开生了刘淑(祖父),然后是刘苌(爷爷),然后是汉灵帝刘宏(爹),然后就到了刘弋这具身体了。
同时,高祖父刘开生了刘翼(堂祖父),刘翼生了汉桓帝刘志(堂爷爷),伏完娶了刘恒的女儿,最后生了伏寿。
咳,理论上是表姐,但是是出了五服的那种,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没办法,国家发的老婆,开局就有。
话说回伏完,伏完是很有名的学者,而且还是外戚,想来他的见解应该对刘弋的思考是有所裨益的。
刘弋神色一凛,跟屁股比较歪的钟繇,把问题放在外戚和宦官头上比,这种说法似乎更符合他的历史观。
王朝周期律嘛!
人地矛盾才是首要矛盾,而首当其中的,就是掌控土地和政治的豪强士族。
伏御姐不知道他这些龌龊的心思,自顾自地说道。
“光武中兴以来,儒学以今文为主流,察举以儒学为根基。”
“后太学制度崩坏,地方私学大行其道,掌握一门经义的士人便可以此传家形成士族。”
“学子和小吏想要经察举入仕就必须钻研经义,拜私学为师,门生故吏由此形成,如杨氏、袁氏便是如此。”
“甚至弟子要为老师守孝,如有侮辱老师的,便是因此杀人也受到官府认可。”
刘弋微微失神,甚至称得上茅塞顿开。
其一,因为人口增多,中央直接面对一百多个郡管不过来了,所以大汉中央必须下放权力给刺史,刺史演变为军政一把抓的州牧,这是大势所趋。
其二,因为察举制要考察儒学,出任太守、州牧的士人,又几乎都是诗书传家的士族以及其门人。
结果就是,只要天下一乱,本身就因为时代的通讯条件、生产力等因素限制,具备极强的内循环能力的独立性州郡,就会出现群雄割据的现象。
这不是偶然,是东汉政治制度导致的必然。
想要破解,如果没有发生农业革命,那就要一场大乱。
还是必须能让人口减少到土地可以合理承载,中央政府能够如臂指使地步的大乱。
“陛下可知民间俗语,‘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看着伏御姐如同一汪秋水般的明媚眼眸,刘弋微微摇头。
“郡县小吏,皆由地方豪强把持,他们只害怕府君(太守),对他们来说府君才是他们的君王,朝廷的诏书如果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就会被随意挂在墙上。”
刘弋问道:“府君是士人,士人会维护他们的利益,哪怕因此朝廷的利益受损,对吧?”
“陛下,当今天下与豪强对立的太守,是无法上任的。”伏御姐苦笑道。
既然大汉割据的根子在士族和地方豪强上,士族占据了州郡高位,豪强几乎世袭了郡县小吏,导致中央一旦瘫痪,天然具备独立性的地方就能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各自为政。
那难道他就要对抗士族吗?
这是更荒唐的,因为眼下长安城里他这个天子最大的支持力量就是士族!
因为代表天子掌控朝堂二十年的宦官被何进之乱一锅端了,宦官外戚两大势力消失,士族一家独大。
从他登基现在,士族没了制衡,在朝堂上的力量急剧扩张,甚至到了不需要天子就可以自行其是的地步。
之所以没有酿成危机,只不过是被西凉军从董卓到李郭持续乱政给掩盖了而已。
士族把持朝政官位使阶层固化,西凉军以武力破坏民生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刘弋的敌人,似乎


相关章节: 第18章 吾之子房第19章 亡命快递第20章 法正与贾诩的交锋第21章 拔剑斩桂第22章 跨时代的事物第24章 陛下救我!第25章 飞熊军第26章 轻诺必寡信第27章 这次,朕是执剑人第28章 董卓在地下可有酒喝?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