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55章 第 155 章

第155章 第 155 章


推荐阅读: 雄蜂只会影响我尾针速度你吻起来好甜美嫁给偏执战神后(重生)穿到年代文中搞科研[穿书]痴情鲛人全靠演技病美人重生后想开了甘愿我爸是狗血文里的满级大佬SHEEP被偏执病人盯上后[快穿]咸鱼假少爷只想躺平[娱乐圈]酒厂BOSS在追漫画

散朝之后, 文武百官依序退下。
裴少津仔细规整早朝记录的文稿,接替他轮值掌记的同仁走来,两人交接一番后, 裴少津三日当值结束。
出了乾清宫,裴少津折向西走,打算去六科找大哥聊一聊,再回翰林院。
半道路过回廊,听闻有官员边走边商讨早朝之事,放眼看过去, 是都察院的几位御史和六科的几位给事中。言官间正常交换意见, 他们没有太避着外人。
于是叫裴少津听见了几句话。
有人道:“依我之见,早朝之事没有对错之分, 争的只是先后罢了。”
“袁大人何出此言?”
那人应道:“国库充盈之时,征徭役、修边墙、御鞑靼, 何错之有哉?举国之力, 开海通商,驱逐倭寇,再现宋时富裕, 又有何错哉?皆是无错, 则看谁人在先,谁人在后。”他以为,裴少淮出言相争,是担忧大修边墙牵扯朝廷财力,会耽误开海。
又道:“是以,五日之后的廷议, 无非是看大家站在谁的一边, 陛下如何抉择。”
这番论断令其他几人赞同。
有官员略带疑虑, 说道:“诸位也见识过,这位小裴大人有些本事在身上,最擅当廷辩驳,又颇得几位阁老赏识,我瞧着他未必会占下风。”
“出了春,他便南下福建布政司了,再是擅长谏言,又还能辩驳多久呢?”
这朝廷里,还是京官近水楼台先得月。
声音渐渐远去,裴少津先是怔怔站于原地,心间腾地燃起一股怒气——兄长若是有心争此先后,岂会自请外派?最后那句话更是有些“人走茶凉”的幸灾乐祸在。
裴少津继续往前走,步子愈来愈慢,似乎想通了什么,忽的一转身,改向太仆寺衙门走去。
当值之后,本应休整几日,裴少津却日日往太仆寺跑,又回国史馆查阅了许多古卷资料。
……
五日已过,翌日早朝便是廷议了。
这夜,裴少津来到兄长的书房,大哥正好在准备明日廷议之事,裴少津看到纸上只列了寥寥几点,不过数百字。
大哥神情坦然自若。
裴少津见兄长这般轻松,他也跟着轻松了几分,问道:“大哥这是胸有成竹了?”
“不是我胸有成竹。”裴少淮应道,“而是我相信两位尚书明日能拐过这道弯,明白我话中的用意。”
他紧接着解释道:“两位尚书既能揣摩出长冬对北疆之地的影响,未雨绸缪,心系大庆安危,我与他们之间则非背道而驰,同道者之间,只会愈争愈明晰。而且陈尚书说得没错,我未曾去过北疆,这是我的短处。”
毕竟,再好的谋略、主意,脱离了实际的境况,也难以成事。
裴少淮求的是双赢。
“弟弟受教了。”
裴少津回到自己的书房,取出这几日准备的书稿,又默读了一遍,心中亦有一番打算。
谁说大哥南下福建之后,就难以在朝中发声了?
……
……
翌日早朝上,少淮少津两兄弟一同上朝,裴少淮是工科给事中的身份,而裴少津是以翰林院观政士的身份上朝。
早朝事了,胡阁老开始组织廷议。
王高庠、陈功达两位尚书身后站着泱泱一群言官,而裴少淮这边只有寥寥数人,对比明显。
皇帝发令道:“诸位爱卿,开议罢。”
吏部侍郎率先发声,列举了修建边墙之利,言道:“禀陛下,边墙非垒土成墙而已,沿边还设有堡寨、关隘、烽堠和驿站等,此类工事,战时利于戍守,闲时可以屯种,已在北疆沿用两百余年,屡次抵御北元南侵。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何须再议?”
又以河套榆林边墙为例,言道:“十余年前,鞑靼大酋联纵各部,企图从河套一带破入中原,正是陛下坚决下令修建榆林边墙,才借河套地势,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态,逼退了鞑靼骑兵。”
这榆林边墙确实是当朝天子的一大功绩,所以吏部特意屡屡提及此事。
其他言官纷纷附议。
吏部侍郎继续说道:“九边军民商贾与鞑靼各部


相关章节: 第150章 第 150 章第151章 第 151 章第152章 第 152 章第153章 第 153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156章 第 156 章第157章 第 157 章第158章 第 158 章第159章 第 159 章第160章 第 160 章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