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终宋 第436章 劝降

第436章 劝降


推荐阅读: 晚星晚星万人嫌作精和大佬联姻后傲世医尊末日萤火你是我的,命运镇木全球末世:我能无限升级快穿大佬甜又野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修仙文中的女二重生了开局一万生活费,赚下万亿身家清穿之贵妃不是白莲花

。”贾厚道:“今日入城,见民生凋敝。在下心中亦觉悲戚,成都城内……如今可有三千户人口?”
李瑕神色平淡,道:“数百万人为蒙军所屠,你却来假惺惺哭祭不成?”
蒲帷眼中亦泛起冷意。
若非有不斩来使的成例,他颇想劝李瑕斩杀了这贾厚。
贾厚却似未察觉到这股杀意,叹道:“那是窝阔台汗在时的旧事了,自佛道传入蒙古,加之我辈中原人出仕,大蒙古国已渐通牧民之术……”
“这些年,蒙哥屠的城少吗?”
“阁下只看到屠戮,却不见大蒙古国之变化?”贾厚道:“只说我家大帅,曾奉旨巡抚天下,体察民情,治抚民生。曾遇到应州郭志全叛乱,胁从文武官员有五百余人,有司议尽屠戮,大帅却只诛为首数人,余悉从轻发落。”
话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瑕,又道:“我非是劝阁下马上归降,只是想教阁下明白我家大帅是何样人。他确有怜惜成都百姓之心,欲经略成都,复天府之国之繁荣。当今大汗身畔,常有此等仁人志士。”
李瑕毫不动容,但还是抬了抬手,示意贾厚继续说。
“前些时日,大汗拿下了大获城。”
贾厚的每一句话都在斟酌。
来劝降李瑕,必然要说出一些蒙军的进展,以显示实力。
而李瑕之所以愿听他说,必然也有打探情报的心思。
那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把握了……
“大获城守将,杨大渊,此人是宋军在川蜀的宿将了。名望、资历皆不低。”贾厚道,“初时,他斩杀了大汗派去劝降的使者,一意孤行。大汗震怒,遂有屠尽大获城之意。”
“是吗?”
“但,杨大渊很快便明白,孤城难守,他绝难抵抗蒙古大军。为了满城百姓性命,他决心归顺。大汗本有意斩他,但在我家大帅、汪总帅的劝说下,大汗还是赦免了杨大渊,拜其为都行省侍郎,任以帅位。”
贾厚话到这里,看了李瑕一眼。
见李瑕并不惊讶,贾厚反而有些惊讶。
要知道,杨大渊是蒙宋开战以来,投降的最高阶将领,其影响几乎覆盖了半个川蜀战场。
李瑕要么是早就得到消息;要么是养气功夫极好。
无论如何,都比贾厚预想中难对付。
“阁下对此事如何看待?”贾厚只好问道。
李瑕不加思索,道:“杨大渊这个叛徒。”
贾厚一愣,苦笑起来,摇着头,抚须道:“杨大渊乞活数万人性命,为民而反宋。此为忠于民事。阁下难道认为,他为了一己之臣节,合该让数万人身死不成?”
“屠刀在蒙人手上。若大获城数万人死,该怪的是谁?”
“为官、打仗,不是论是非曲直,求的该是结果。”
贾厚又道:“此事亦可见大汗之心胸。在阁下看来,你屡斩大蒙古国大将,大汗该恨你,必要斩杀你?”
“不是吗?”
“大谬。”贾厚正色道:“蒙古人素来只敬英雄。纵观蒙金、蒙宋之战,多少英雄本是与蒙古为敌,而一朝归顺又得大汗宽宥信重。此等气魄,赵宋可有?”
李瑕摇头。
凭心而论,他确实没办法说赵宋皇帝在这方面比蒙古大汗有气魄。
或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蒙古大汗是争雄天下的统帅,赵宋皇帝是牧守社稷的政客。不是同类人,根本就不可比较。
贾厚显得极为自信,又道:“阁下不必担心投顺后会受到大汗的清算。我家大帅连杨大渊都保得下来,何况是你?阁下若肯归服,大汗必任你阃帅蜀南,镇守一方,统兵牧民,世代封侯。大帅可一力担保,绝无虚言。”
蒲帷脸色大变。
他近来见李瑕行事,认为李瑕是担得起蜀帅……至少成都府安抚使之职的。
但朝廷没给这个权力,李瑕擅自揽权显然有诸多隐患。
恰是蒙古给出的这条件,能消弥这些隐患,甚至给到了更大的权力。
贾厚已扫到了蒲帷的脸色变幻,继续道:“时势至此,蒙古国一统天下,大势所趋。我辈所为,不该为生民谋太平?大帅欲经略成都,还百姓安


相关章节: 第431章 缓缓推进第432章 抗压第433章 冲锋第434章 杀阵第435章 驰援第437章 不斩来使第438章 各有算盘第439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440章 谨慎第441章 陷城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