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之不负韶华 113:心气高,主意正

113:心气高,主意正


推荐阅读: 明泽学园高校生毒医王妃总在作死全息猎手玄幻:我的修为全靠借拒绝首富求婚后我制霸娱乐圈战神家的异能小狂妃万界剑尊扶风云塘神道吞仙悟道三国农门团宠小福医神医圣手

闻凯高考569分,超过理科一本线31分。
这其实是个比较尴尬的分数,如果他能上580分,能选择的大学和专业都更多——毕竟闻凯是想念京城的大学。
京城的大学从来就不愁生源,这也导致京城普通一本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其他地方的同档大学,这个569分要去京城的大学,选择面比较窄,闻凯本人并不是太满意。
陈茹对着闻樱冷嘲热讽一番,闻樱实在无语。
都是闻家人,闻凯又不是什么极品,那闻凯有个不错的前程,难道她不该替闻凯高兴吗?
如果闻凯是个一事无成的废物,她妈才该担心吧,那时候她爸还得帮扶侄子!
闻樱第二天一早就坐车回了老家。
闻家所有亲戚,都聚集在闻樱大伯家,大伯娘朱美群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闻凯没让父母失望,高考上了一本线,成了准大学生。
虽然一家子从乡下搬到了城里,但朱美群和丈夫的工作不如陈茹和闻东荣那么体面,夫妻俩亦是勤劳肯干,输就输在学历起点上。
人穷就要多读书,这个道理闻家人都知道,毕竟有个现成的例子摆着,闻家本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全靠闻东荣会读书,自己在城里定居还拉扯着全家进城,可以说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有这种例子在,朱美群夫妻一直很重视孩子教育。
当年闻东荣让夫妻俩进城,闻大伯丢不开家里的土地,闻东荣就问夫妻俩,是不是想让闻凯将来长大了也留在乡下种地,朱美群心一横就进了城。
那时闻凯都有九岁了,在镇上读小学,朱美群夫妻进城后,闻凯也转学到了城里,夫妻俩赚到钱舍不得用,平时过得很节约,甚至称得上抠搜。
这种抠搜是有用的,不然他们如何攒得下买房的钱?
2000年,闻大伯所在的酒厂效益好,厂里买地修了一批房子,以内部价卖给老员工,闻大伯在酒厂上班满了五年,恰好有资格购房,夫妻俩拿出积蓄买下了一套房子,至此这一家子才算真正在城里站稳脚跟。
为了在城里安家,朱美群平时是能省就省,自己可以三四年不买一件新衣服,花钱最多的就是在闻凯身上,衣食住行,朱美群都尽量让闻凯和城里的学生没太大差距。
幸而闻凯懂事争气,对于穿着并没有买品牌货的需求,也没有什么不良爱好,除了学杂费,也就顶多让朱美群两口子掏点补课费——闻凯补课是随大流,寒暑假报的补习班,几个老师带一群学生,收费远远不如蓉城省重点补习老师的单锅小灶。
高考分数线一出来,儿子闻凯考了569分,超过理科一本分数线31分,朱美群走路都带风。
这孩子争气呀!
不枉她和孩子爸这么多年的付出,也不枉闻凯自己在学习上的认真投入。
这便是朱美群的喜。
让她忧的是,闻凯自己对569分并不是那么满意,觉得这分数不上不下,分数线刚出来,闻凯就有了复读的想法。
闻樱才刚进门,朱美群就叫住她:
“你一会儿劝劝你凯哥,能录取就去读嘛,再复读一年,家里倒不是供不起,就怕他自己压力太大!”
高三学生的压力大,复读生的压力只会更大。
有人复读的确比前一年考得好,同时也有崩了心态,发挥还不如前一年的。
一般选择复读的,大多都是分数线在专科不想去读,复读一年搏一搏本科,或者分数线没上一本,高不成低不就,干脆复读一年冲击一本。
儿子心气高,当妈的朱美群喜忧参半,以至于抓住刚进门的闻樱摆谈起来。
幸好是抓住闻樱,这要是当着陈茹说,陈茹多半会觉得朱美群在炫耀显摆。
闻樱挺惊讶。
堂哥想复读吗?
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
上辈子这时候她在蓉城,中考失利,她爸妈觉得丢人,闻凯又考上了一本,两厢一对比,闻凯报考大学时,她爸妈都没让她回老家——还有个原因是上辈子闻凯最终放弃了复读的打算,去了外地上大学。
“我去问问凯哥!”
闻樱和客厅里的亲戚长辈们打过招呼,


相关章节: 108:瞧你那点出息!109:耐心还挺好!110:从从容容活菩萨!111:明珠蒙尘112:多一分少一分很重要!114:表妹顶替115:都是姓邓的作怪!116:欺负老实孩子?117:罕见的认可118:拿捏的很准!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