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风语有经年 故乡的原野

故乡的原野


推荐阅读: 我能百分百预判危险尘落间归九龙录孤星行者诡夜将行长妄河蛮荒:开局一卷山海图录农家团宠:末世大佬美又飒重生之不负韶华长生美女赢家全民领主:开局签到打折神器

大河坝的水还在不停歇的流淌着,有时哗哗声响,有时细若淙淙。坝上是水波澹澹,坝下是林木葱翠。
记得小的时候,大河坝下游是不曾有什么树木的,只有水流冲击后的泥沙河床,和偌大低凹的空谷里长着的各种草本植被。那时,坝下的河床两边之所以长不起来树木,现在想想,应该是之前拦截河水的滚水坝修的不够宽阔,水势汹涌的上涨时就泄不了洪,土质坝体承受不住水位持续抬高的压力,决堤就势必难免;年年决堤,也就年年修水坝;这就是当时下游低凹的空谷里只长着草而见不着树的所在吧。说起每次堤坝被毁,也仅是由附近两个生产队的人,按照每户人口多少来领受被分配到的挑土方任务。那时的我们,因为年龄还小,大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场面,对于孩童来讲也就是图个人多的热闹,当然也能感受到大人们的辛劳。在那个年月,大河坝即是拦截河水的堤坝,也是山坳村子里的人们,走向集市的主要通道。因此这里是人流不断,也是孩子们上下学逗留玩耍的地方。大河坝里的水在没下雨时是很清澈的,口渴了是能够蹲在岸边直接用手捧起来喝的那种干净。
随着时光的飞矢,当我们可以独自的在大河坝的河里游泳的时候,家乡原野的风貌是渐趋的有所改变了。显著的变化是从修建一条土公路开始的。这条土公路,而今是地基很坚实的水泥路,是承载数个行政村进出的主要通道了。有了这条公路,人们的出行就无需在阡陌小道上七弯八拐了,是缩短了很多行程和时间的。这条便利的通途,是当初雷大圩的村民们,自发的用自家的农田给垒积起来的。路修的笔直,是直接贯穿了本是四面环水的雷大圩,以及是擦着边的从林小圩和已经是改圩为田了的原赵小圩那么个地段通过的。
赵小圩,从我记事时起就已经是没住人了,虽是四周依旧环着水,只有两条小径可以进出的圩子,却是早已经是种着汗庄稼的水中之耕地了。当我家由雷大圩搬到赵小圩边上的房子居住后,赵小圩的水和圩子上的树,也就成了我们少年时期很多乐趣的所在。而今,这处临近赵小圩的老房子,是早在十年前就不曾住人了。那时之所以另迁新居,是因为这个由茅草屋翻建起来的砖石平房,还没住上几年其墙体就出现了裂纹,这是地基没夯实的结果吧。在这里是又住了上十年的样子,就搬到了交通更便利的临近林小圩的新居了。老房子至今还完好的立在那里,只是年久失修,原本干净洁白的墙体上,已被风雨剥蚀得斑驳陆离,好多地方都留下了雨渍的痕迹和青苔的滋生,宅子的四周是杂草和小树横生的颇见荒芜。原先栽植的李子、柿子、苹果、葡萄等果树都已不见了,只有白杨和柳树,在历经风雨中越发高大的枝繁叶茂。屋后的数颗竹子,也已长成了一片竹林,并由屋后还延伸到了前面。那口清澈甘冽的水井,在荒草的蔓延及浮游的淤积下,业已是快消逝了。时过境迁兮,故地是越发酣醇了矣。老房子这里,留下了我小时太多的回忆和不能忘却的美好。每每来到这片渐趋疏远的故地,触景生情徜徉于此,心中总是很温暖很亲切。
赵小圩的池塘在被填没时,还留下了一块我家自用的小池塘,池塘上的木码头至今还没有腐蚀掉的横在那里。蹲在码头上,用手去浸那清可洗菜的塘水,意识中的感觉,即会是在昨昔、在憧憬未来的雨季。我能学会游泳,当然是在赵小圩的池塘里泡出来的。游泳最带劲的地方,当属是离我家比较近的雷大堰和本村子最东边的大河坝了。因为这两处的水面是宽阔的、也是很深的,游泳是需要力气的,想游到彼岸却是力不从心的。每次是能够游到河中间露出水面的土墩子,就觉得很不错了。雷大堰的河和大河坝上的张小河,在靠近滚水坝的地方,都是比它原来的河道要宽上个十几倍的,就像是一颗还挂在藤子上的葫芦。藤子是河道,葫芦就是那屯集河水的坝子处了。因此当地人,称靠近坝子处的水泊,是湖或河都是说的通


相关章节: 风语·诗词15风语·随笔15雪景礼赞万特那点事嵊泗游记风语·诗词16必将战胜的疫情叙茶浅抿风语·随笔16春来随笔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