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第二十三章杨门论道(一)

第二十三章杨门论道(一)


推荐阅读: 光与暗的黑龙翼离乡三千里古宅寻梦,恰似离人归七把刀传社恐领主我只想低调一点绝世唐门,从和霍雨浩换宿舍开始沈家嫡女退婚后,禁欲残王破戒了仙武神煌高山果园请公子斩妖我的分身把低武练成了仙武

纸贵。在盛名之下,官员们只好干瞪眼了。
王华,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他龙山先生,浙江余姚人。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进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少詹事,正德年间南京吏部尚书。明朝著名诗人。
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华出生在余姚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幼生性聪敏,刚会说话时,其父教他读诗,经耳便能随口吟诵。年龄渐长,读书竟至过目不忘。成化十一年(1475年),松江提学张时敏测试其文,并大加赞叹,以状元及第期许。由此,王华名闻遐迩,大家世族争着前来礼聘他为子弟师。当时浙江左布政使宁良请王华到他的家乡祁阳任教,宁家有数千卷藏书,王华执教之余,足不出户,闭门读书。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华在祁阳教学期满,回乡参加乡试。天顺六年(1462年),王华中秀才。虽然王华成绩一直在府学名列前茅,曾被当时布政使宁良考效学问,与好友谢迁并列第一,但在随后数次乡试均落第。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华由于学问高深,晋升为不需要参加录科考度的儒士。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华以浙江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中举。原本王华本应是第一,因答谢考官时身着白衣,被主考认为不成体统遂降为第二名。成化十七年(1481年),会试王华名列第三十三位,录取他的正好是他的好友“礼记”房的同考官谢迁。殿试王华被点为第一,状元及第。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阳明的故事很多,我选守仁格竹。
王守仁压根就没有看他,眼睛依然死盯着那根竹子,只是挥了挥手,轻声说道:“不要吵,我在参悟圣人之道。”王华气得不行,急匆匆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大叫:“我不管了,我不管了!”
王守仁依然深情地注视着那根竹子,在他的世界中,只剩下了他和这根不知名的竹子。
王华不理解王守仁的行为,但是大家应该理解,我们已经知道,王守仁先生正大踏步地前进在圣贤之路上,他在“格”自己家的竹子。
“格”竹子实在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王守仁坐在竹子跟前,不顾风吹雨淋,不吃不喝,呆呆地看着这个有“理”的玩意儿。“理”就在其中,但怎么才能知道呢?
怀着成为圣贤的热诚和疑惑,王守仁在竹子面前守了几天几夜,没有得到“理”,却得了感冒。王守仁病倒了,在病中,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但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在故事背后,还有着一个人对未知的执著和探索。
王华受够了自己儿子的怪异行为,他下达了最后通牒,你想研究什么我都不管,但你必须考中进士,此后的事情任你去做。
王华没办法,毕竟他自己是状元,如果儿子连进士都不是,也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王守仁考虑了一下,认为这个


相关章节: 第十八章青岛捕捞队第十九章鱼吃人第二十章年终总结第二十一章大朝会(上)第二十二章大朝会(下)第二十四章杨门论道(二)第二十五章杨门论道(三)第二十六章杨门论道(四)第二十七章除夕夜第二十八章宫中定策(一)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