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第八十七章快捷的通讯

第八十七章快捷的通讯


推荐阅读: 光与暗的黑龙翼离乡三千里古宅寻梦,恰似离人归七把刀传社恐领主我只想低调一点绝世唐门,从和霍雨浩换宿舍开始沈家嫡女退婚后,禁欲残王破戒了仙武神煌高山果园请公子斩妖我的分身把低武练成了仙武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月三十日,鞑靼大军因沙河堡被占领,断了后路小王子决定停止宣府的抢掠,合兵阿泰勒取道武威,夺回沙河堡向武威杀来。
朱厚燳传令,紫荆关、龙泉关到武威的各个侦查点,继续监视,观察估算敌军数量和构成,随时通报敌情。通过电报、灯光,把军情通报给大同的太子朱厚燳。如今小王子撤兵,道路上的鞑靼游骑全部没有了,各地的交通重新通畅起来。各个武将的斥候重新放出去,也知道附近没有了大股鞑靼兵,一个个放下心来。
事态前所未有的严重,十万鞑靼兵杀来,武威危在旦夕。武威守军不是河套边军,虽然有战斗经验。如果援军不能及时赶到,武威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作为守将也就只有以身殉国这一条路了。
明朝的律法还是严厉的,丢失城池的主官定然是被杀头的死罪,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为此掉脑袋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不是说说而已,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就吊死在景山!大明还是有骨气的,只可惜时运不济。
除了严重的军情,令张羽吃惊的还有通报军情的速度,这是二十八日当天的军情,最多也就是十个时辰(20小时)之前发生在几百多里之外的占领沙河堡的军情,除了快马到沙河堡到落云部的时间。立即就到了韩仲手里,并上报大同太子殿下那里。这也太快了,这军情准确吗?如此大事,岂能儿戏?带着疑问,他带上于三火、赵信榜、马彪,来到了大同新军的联络点。
从沙河堡到落云部用快马,三营屯的联络采用的是气球灯光通信和有线电报。韩仲的营地附近选择了一个较高的山峰,山顶建塔(必要时还可以升气球),可以直视大部分地区。因此,在武威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直接和三营屯通信总站用灯光联系,选择合适的高山也可以直接通信。
张羽来到联络站,询问他们的军情通报是如何传递的,怎么这么快?漆十三是个山寨奴隶娃子出身,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官,战战兢兢的赶紧跪下叩头。
听到张羽说明来意后,漆十三心想,我们传报军情都是这个速度,如何对张大人解释,他也不会呀?亏得他机灵,眼珠一转,他说:“大人,恕小的愚钝,您问的这些,我不知如何回答。不如这样,大人您询问我家韩团长说一句话,我这就去传报,您看一下回报的时间就可以了。”武威同三营屯是有电报联系的。
张羽心想,也是这个道理,正想亲眼见识一番。于是他说:“问你家韩团长,占领沙河堡可曾通报杨一清总督大人?”杨一清是三边总督,当兵的未必知道,还有就是知道也攀不上这就排除了这个小兵作弊的可能。
漆十三当即在纸上写下了“韩团长收。占领沙河堡可曾通报杨一清总督大人?”这几个字,请张羽过目。
朱厚炜的士兵是学文化的,不识字的几乎没有,漆十三是特务班长,识字写字的要求自然就更高了,所以书写是没有问题的,常用字都会写。
看着漆十三写字,张羽也是发愣,这个当兵的小头目,多说是个什长(管十个人的小军官),连百户都不是,怎么还会写字?他用的纸和笔也是与众不同,到是比文房四宝方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羽接过来看了看,这张纸倒是硬实,比现在用的纸也结实多了,就是字写的太差了,歪歪扭扭。他点了点头,说:“对,写的不错。”拿过漆十三的笔看了看。这一拿笔又是吃惊了,这是什么笔,不过行军打仗用起来倒是方便。漆十三的手并没有收回来,赔着小心说:“按我们的军规,大人您要签发。”张羽笑了,又拿起笔,写下了“张羽”二字。
漆十三用的是铅笔。这里倒是有一个小常识:行军打仗,或者艰苦环境下工作,比如勘探、测量,一定要使用铅笔记录书写。记录的纸张、本册很可能会掉在水里、下雨淋湿、落在泥泞中。铅笔的字迹可以完整无损的保留下来,用钢笔、毛笔都不具备这个优点。
漆十三收回报


相关章节: 第八十二章奇袭沙河堡第八十三章攻克沙河堡第八十四章追击第八十五章小王子第八十六章游击战的威力第八十八章遭遇战第八十九章鞑靼围城第九十章大炮的威力第九十一章惨烈的武威攻防战第九十二章小王子武威撤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