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二百二十八章 直隶大建设(1)

第二百二十八章 直隶大建设(1)


推荐阅读: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夫君能有什么坏心思抱歉,小姐我只动手想你从心底最深处晚来风甜立教称祖诸神基金会海盐味的蓝完球!我的崽居然是反派被捉后,本喵全靠卖人设为生!九零空间:星际大佬靠医术爆火了穿越蛮荒:异世夫妻靠种田称霸!

大明奉行流官制度,各级地方父母官,不在原籍为官,这能有效遏制和避免一家独大,使得地方秩序相对清平。
只是新任的父母官,往往想在当地站稳脚跟,就要笼络当地的士绅和读书人等群体,否则政令就推不下去。
不是所有的大明官员,都具备一开始就能掌控权柄,在任地站稳脚跟的能力。
这也导致一部分的大明官员,面对地方势力的糖衣炮弹,变相的进行妥协,甚至干脆同流合污。
像以权谋私、苛捐杂税、兼并土地这些现象,就是这等态势下逐步形成,并对地方百姓造成沉重负担的。
大明如果继续奉行单一的科举制度,叫多数不知何为治政,何为治民的读书人,通过被垄断的科举遴选,去委派相应的官缺,哪怕前期会观政一些时日,可终究摆脱不了官场糜烂的命运。
特权一日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抚台,学生又重新核算一遍。”
阎应元神情严肃,捧着一摞公函,开口说道:“若是想重修直隶驰道,就算有天津直隶州,所提供的那批粮饷,还缺两百多万两银子,这跟先前是一致的。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跟陈知州所明确的驰道规格,对水泥的需求很大,依着现有水泥窑规模,根本就满足不了建设所需。
天津那边筹建的水泥驰道,跟传统的驰道夯筑,尽管说开支耗费上多了不少,但是不管是建设效率,还是坚硬程度,都提升很多。”
“这个事情,本抚近几日也在思索此事。”
卢象升闻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既然现有所产,对建设需求满足不了,那就筹建起一批水泥厂。
就跟天津直隶州一样,筹建官办的诸厂。
以直隶巡抚府的名义,在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县,寻找合适的地方,开辟直辖的诸厂进驻区,先行筹建起一批官办水泥厂。
等到这批水泥厂,能够有效运转起来,再分批筹建起炼铁厂、铁器厂等,这样一来的话,能叫多数无产的百姓,招募其中赚取工钱。
不过诸厂的具体管辖,要直隶赈灾行署实控,不能叫地方官员掌控,至少现在是不能这样做的。”
先前赶赴天津视察,这期间的所见所闻,叫卢象升、阎应元这些人,眼界都被打开了很多。
陈延生在天津直隶州,磕磕碰碰所摸索出的那一套,使得卢象升发现其中精髓,亦寻找到解决直隶安定的关键!
“现在直隶赈灾行署,所登记造册的灾民和流民,规模太过于庞大。”卢象升神情严肃,看向阎应元说道。
“固然现在有筹谋的驰道建设,加之赈灾行署这边,要谋划的地方水利建设,能够有效分流走一部分。
但是多数的破产百姓,再算上被地方士绅、商贾等群体,所盘剥的那些佃户,并没有赖以维系的生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这不好。
现在天津开海通商,发展趋势很好,若是北直隶其他的府县,能筹建起一批官办诸厂,形成陛下一直所强调的产业,那就不一样了。
这件事情能够做好,不仅能解决稳定问题,还能增收不少税收,同时推动直隶境内的改变,可谓是一举多得。”
“抚台的构想是好的,但是直隶赈灾行署这边,并没有精通此道的人才啊。”
阎应元讲出心里的担忧,“再者言,若真筹建一批官办的水泥厂,只怕这个开支,还要再增加很多。
现在筹建直隶境内的驰道,就缺口两百多万两银子。”
“这些问题,本抚都已经想好了。”
卢象升微笑着说道:“管理水泥厂的人才,包括其他厂的人才,可以从天津抽调一批吏员,增补到直隶赈灾行署中,并筹建起对应的机构。
至于说筹建水泥厂,所缺的那部分银子,本抚打算再向陛下呈递密奏,看看能否争取到内帑银子。
这些谋划部署,关系到直隶今后的发展,倘若内帑没有银子,本抚就从其他方面入手,这件事情必须要明确下来!”


相关章节: 第二百二十三章 辽东改制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学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城的改变(1)第二百二十六章 京城的改变(2)第二百二十七章 祖大寿的不甘第二百二十九章 直隶大建设(2)第二百三十章 路,朕给你们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群臣激愤第二百三十二章 帝怒第二百三十三章 郑芝龙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