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三百零七章 军机处的大礼

第三百零七章 军机处的大礼


推荐阅读: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夫君能有什么坏心思抱歉,小姐我只动手想你从心底最深处晚来风甜立教称祖诸神基金会海盐味的蓝完球!我的崽居然是反派被捉后,本喵全靠卖人设为生!九零空间:星际大佬靠医术爆火了穿越蛮荒:异世夫妻靠种田称霸!

在一个矛盾重重、体制僵化、阶层对立的环境下,想要推动谋改维新,首先要做的就是笼络人才,培养人才,让他们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做合适的事情,如此才能逐步改变,将宏观层面的谋划,量化成一个个小目标才行。
武英殿,军机处。
“看来想要做成一些事情,只要真的去做,而不是单纯靠说,靠想,也是能明确的做下去嘛。”
崇祯皇帝翻阅着奏疏,面露笑意的赞许道:“军机处此次做的不错,明确的京畿卫戍调整一事,能平稳推动落实下来,顺利裁撤宣府镇、顺天府、永平府所设卫所,明确各镇卫戍区建制,清查出这般多的田亩。
不仅让拱卫京畿的整体建制,都变得明确下来,有效落实守土有责,确保京畿边防的绝对安全。
而且让国朝减轻不少负担,让国朝所征田赋能增加不少,关键是这批世袭卫所官,被揪出不少蛀虫败类!”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一行,脸上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些许轻松的神情。
京畿卫戍调整一事,从崇祯三年就提出并明确要落实下来,直到现在才算是告一段落。
期间承受多大压力,面临多少难题,遭受多少非议,唯有王洽、王在晋他们心中最为清楚。
毕竟这些事情做起来,就是会触碰到利益,得罪一批人,可事情摆在这里,他们军机处不做好,那天子必然是会生怒的。
“陛下,京畿卫戍调整一事,能有序的推动落实,并非是军机处的独功。”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行礼道:“特别是涉及裁撤卫所,如果没有陛下当初所指方向,想推动此事落实,不仅是困难重重,且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
将世袭卫所官群体和治下军户群体隔开,将卫所下辖的屯田,悉数编进地方官田,以较低的佃租,分田叫这些军户租种,的确减少很多矛盾。”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朝廷决定分批裁撤卫所,不代表就不管这部分群体了,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要想到他们的死活。
仅靠这部分去分流是不够的。
像你们军机处所做,将各地卫所之中,遴选出一批青壮,分流到京城建设、整饬驰道、整修水利,西山募工等事上,就很不错。
让他们能赚取养家的银子,让他们能吃饱肚子,这种直观的对比改变,相信不会有人再愿意过被剥削的日子了。”
大明的卫所制和户籍制,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不去逐步的谋改,那大明就会被拖死。
像大明所设下的卫所,非但不能给国朝财政带来活性,相反还占着不少财政开支,这就是不好的。
而户籍制度就更是僵化了,被划拨进军户、匠籍、贱籍等庞大群体,被一小撮利益群体控制着,遭受着惨无人道的盘剥和欺压,这些都是不安稳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在地方爆发叛乱。
适合明初的制度,不一定适合明末,毕竟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唯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国朝安稳。
“陛下,京畿卫戍调整是明确落实了,不过戍守各处的军队,果真要按各处定编所造兵册,以银钱来实发兵饷吗?”
王洽拱手作揖道:“按照蓟密永三协各处,外加宣府镇各处,以及拱卫京城的京营,这批军队的规模,在崇祯四年就要募满所定建制,那规模将达50万众。
倘若用银钱实发兵饷,仅仅每月所拨开支,就是75万两银子,一年就是近千万两的开支啊。
现在国库这边,一年的赋税才……”
“那不是还有一年缓冲吗?”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别的地方怎样朕不管,但京畿卫戍这一区域,所驻守的各部大军,必须以银钱来实发兵饷。
那粮食和棉布等冲抵兵饷,期间有多少贪腐行为,你们不是不清楚。
崇祯二年的那场外敌侵掠,朕不希望再发生,所以这批军队的兵饷,将采取新的方式实发兵饷,朕要绝对杜绝吃空饷喝兵血的行为!”
王洽所提出的担忧,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无非是开


相关章节: 第三百零二章 召对阁臣(2)第三百零三章 闯将求变(1)第三百零四章 闯将求变(2)第三百零五章 辽西新生(1)第三百零六章 辽西新生(2)第三百零八章 河南巡抚第三百零九章 摊丁入亩第三百一十章 北直隶裁撤卫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军制第三百一十二章 效仿明制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