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白蛇问道 第061章 普渡众生

第061章 普渡众生


推荐阅读: 被女神附体的星际生涯剑道古帝在异世界寻求打赏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我用白嫖能力闯宇宙摆脱不死蛇塔文皇帝尊重生1979:巅峰怒放参天图录温情难染仙道五人行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

法,在众人体力恢复之后,这座化城消失而去。
“这城是幻化出来给你们休息的,宝藏就在前方不远处了,现在可以继续前进了。”
这位导师是谁?
是佛,而寻找宝藏的众人就是众生,这条艰难险路就是解脱烦恼、修行证果之路,其终点即是成就佛果。
金蝉子在讲完这个故事后,对听法的五百阿罗汉和比丘说:
“生死轮回中被各种烦恼所缚,这条艰险苦难的路极其漫长,但无论如何都必须走出这条险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觉。”
但佛也很清楚,如果直接告诉众生终点是成佛,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会望而却步。
因为成佛之路很漫长,必得经过极其长久的勤苦修行。
佛知道众生的心念会有怯弱,因此运用方便权巧之力,先讲声闻乘、缘觉乘的修行之法,让他们先到“小乘解脱”这座化城。
在此略作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休息后,即能明白此处并非终点,还需继续前行,直至真正的涅槃成佛。
在修行的道路上,拥有了佛心、佛性,修到了阿罗汉果,但不能就此停止前进。
要知道,只有证得佛陀这样的无上智慧,才是真正的究竟之法。
相对来讲,大乘修行者要同时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仅断除自身的烦恼惑业,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也尽一切所能,帮助所有众生。
度人的同时就是度己,即“自度度人”、“自觉觉他”,是不容易做到的,这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征。
而小乘先侧重于自我解脱,看到世间纷扰和轮回之苦,便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修习戒定慧,彻悟四圣谛或十二因缘,五千公里的长路已走过一半,证得阿罗汉果。
等修行真正到了这个程度,佛还会为他指明成佛的方向。
无论小乘还是大乘,都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施设的修行法门,其最终目标都将是解脱轮回,成就佛果,这就是佛陀对众生的慈悲之心。
金蝉子的理论并没有得到阿罗汉和比丘们的支持。
他们都认为佛门弟子出家人,应该四大皆空,唯有佛法不空,关起门来研究佛法,关起门来渡己才是修行的真谛。
如果进入俗世渡人,沾染红尘后,恐怕连自已都渡不了。
金蝉子虽然创造了大乘佛法,却无法推行下去。
于是,金蝉子选择转世为玄奘,开始他的西行之路,也就是他的证道之路。
法海等金山寺僧人也停留在中途,他们以为那就是终点,将佛法当做自私敛财的工具。
最后,许仙以地球上某网络小说中的一句话做了总结:
“西方诸佛不渡众生,我便渡。
西方诸佛不送经来,我便去取。
众生不求法,我便送去。
众生不渡己,我渡众生。”
这是玄奘西行的执念,他最后成功了,佛门弟子再也不是冷血求佛法,有了慈悲心,有了普渡众生之念。
听完了许仙的大乘佛法,慧觉恍然大悟,说道:
“我知道了,金山寺众僧修的是渡己的小乘佛法,而我要的是渡众生的大乘佛法。
他们自私、自利,无视视众生疾苦。
道不同,我和金山寺众僧始终是不一样的。”
缥缈界没有唐朝,五代十国后就是楚朝。
而楚朝各方面都与地球上的宋朝都是极为相似。
因此,缥缈界也没有玄奘取经之事,佛门也只有利己、渡己的小乘佛法,并没有渡人的大乘佛法。
(本章完)


相关章节: 第056章 法海磕首三天第057章 万岁爷很缺钱第058章 一个铜板一磕首第059章 英雄出少年第060章 九转乾坤第062章 济世活人第063章 乔家大院第064章 庸医误人第065章 人狗情未了第066章 这是一剂补药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