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宋行医人 第72章 孙继邺要赴任

第72章 孙继邺要赴任


推荐阅读: 一半暖阳一半夏日东晋燕秦夺夜之光魏央重生03之完美人生我有一个末日避难所独自觉醒七元剑神仙始修魔我是法官梦之神,为梦而战江湖脸谱之风行剑起

在秦琪刚刚赶制出六套灌肠设备、任二郎仍在路上之时,任大郎领着一人赶到了秦琪家里。
其时,秦琪正在为铣床更换刀头和传动器,第三代铣床和车床已经完成换代。
但看到来人后他连忙放下零件,跑上前纳头便拜:“孩儿参见舅父大人!”
来人,正是一身紫袍的孙继邺。他如今立下大功,已不必再装低调,开国侯是从三品,穿紫袍才正常。
雄州知州不过从六品。
孙继邺连忙扶起他,指了指土坯房,笑道:“小乙,你们还没盖新房?快要入冬了!”
秦琪笑道:“舅父,不急,十月初就盖,如今还没到九月呢。咱们进屋说话。”
三人进屋坐定,孙继邺表情突然变得有些沉痛:“折三叔快不行了。”
秦琪唏嘘不已:“老人家为大宋辛劳一生,憾甚!”
孙继邺又道:“折大郎不足为恃,折家在丰州又没有根基。小乙,丰州如何守?”
秦琪吐槽:这是我该操心的事儿?
他叹了口气:“官家没有加派禁军驻守?”
孙继邺长叹一声:“有倒是有,但无得力之将!折二郎毕竟是客将,而且他年龄太小,难以服众。
曹总管要回京,继任捧日四厢都指挥使。王知州…唉!一言难尽!”
王余庆能力平平,而且王家在丰州威望日薄西山,若再不改变,丰州药丸。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众人想到先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都忍不住有些心灰心冷。
任大郎哀叹道:“侯爷,咱们为避免这一结果,做了如此多努力,最终却仍要丢丰州不成?”
孙继邺咬牙道:“本侯尽快赶到陕西路,届时调集兵力至大河南岸,竭力协守丰州便是!”
丰州与陕西路诸军州之间,隔着麟州和府州,他这么做,安慰作用远远大过于实际作用。
就连军事外行任大郎,也知道他只是在说狠话。
秦琪突然想起一人:“张亢张通判如今孝期将满,他可为将!”
张亢进士及第出身,曾在西北为通判,如今他正为老娘守孝。
他的角色类似于秦琪,他早在三四年前的天圣年间,便看出元昊胸怀异志。
而且,在这个文官将文转武视为羞辱的年代,他对文转武毫不抗拒。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亢可谓忠君爱国的典范,也正因他毫不抵触文转武,所以他不受文官待见。
要知道,陈尧咨因善射而被派为武差遣之时,他老娘还狠狠杖责了他一番。
在历史上的庆历年间,张亢力挽狂澜,几乎凭一己之力解了麟府之围。
若不是他,不但麟府二州会完犊子,连折家上下也要变为忠烈祠中的一堆牌位。
最后补充一句:他也是个短命鬼。
孙继邺显然知道此人,他眸子先是一亮,随即黯然:“小乙,张公寿为文官,他可愿文转武?我若上奏保荐,他会不会记恨?”
要是别人,一定会记恨孙继邺,但张亢绝对不会,他只会感激孙继邺知遇之恩。
可是问题来了:让张亢做什么官?任何武职?派什么差遣?
这就是大宋冗官产生的根源。
这事儿当然难不倒秦琪。
他笑道:“舅父大人放心!张公寿忠心为国,必不会记恨舅父,反而会感激舅父知遇之恩!”
孙继邺蹙眉颔首:“那么小乙,我举荐他做什么官职和差遣?文转武,官低了肯定不合适!”
秦琪胸有成竹:“舅父大人,代理并代兵马钤辖,加果毅都尉职,行丰州军马公事如何?”
若是正职,这算从五品武官,加上代理二字,品级不变,但权力随时可能被收回,赵祯必然可以接受。
果毅都尉是武职,与文官馆职相当,行丰州军马公事,这个差遣其实颇扯淡。
丰州与府州都是土官世袭制,王家在丰州历代都是知州。
这个差遣…说白了,就是给丰州知州王余庆打下手的。
孙继邺拊掌大笑:“小机灵鬼!没想到你对武官序列的门道儿也这么熟稔!好!就这么办!
张公寿的通判是差遣,现已交卸。他如今无官,职


相关章节: 第67章 真定府城街头的偶遇第68章 缘,妙不可言第69章 任二郎的阴谋第70章 狡猾的任丽燕第71章 折节下交的李用和第73章 回过神的秦小乙第74章 赵祯的厚礼第75章 都看不懂了第76章 “皆大欢喜”的规划第77章 一切按部就班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