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商海情波 第一百三十五章 深山寻蚕

第一百三十五章 深山寻蚕


推荐阅读: 山河祭之风流醉萤火虫池塘你携春风揽星河红线牵世开局成为小鲜肉,成龙直呼真男人红楼:开局便娶秦可卿末日临晓神级轮回,每一世都在斩神觖文真相穿越过去养萝莉少年吸血鬼与女勇者我在七零靠签到致富

中国有三大重要的桑蚕养殖基地,分别为江浙苏州、广西宜州,再就是四川凉山州宁南。
尤其是四川凉山州宁南,因为处于大凉山深处,属于高海拔地区,远离城市喧嚣。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是全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优质蚕丝源头,是中国蚕丝品质最好的出产地。
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广袤的原始森林散发出清新怡人的香甜,完全隔绝了城市的烦躁嘈杂,让人能够感受到忘怀许久的安宁。
此时,王直正跋涉于这里的崇山峻岭中,目的就是为了找到适合织造蝉翼“羽锦”的蚕丝。
王直到宁南县已经三天了。通过李宽的联络,找到了一个在当地始终从事蚕丝收购买卖,名叫李兵的人做向导。
这几天,在李兵的带领下,王直一家一家地拜访当地的蚕农。目标只有一个,找到三眠蚕。
所谓三眠蚕,就是在幼虫期三次停止食桑就眠蜕皮,经过四个龄期即止蔟结茧的称为三眠蚕品种。三眠蚕品种的幼虫期过短,食桑量少,蚕茧的茧形小,丝量少,茧丝纤度细。
前几天,在“宏锦”畅谈蝉翼“羽锦”的时候,当牛楚鸿提到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时,王直的脑子里灵光一现,想起了多年前看到一篇中国考古的文章。里面提到,为了复制出一模一样的“素纱襌衣”,国内的考古学家和纺织学家确立了一个联合攻关项目,目的就是找到一种茧丝极细,且任性极高的蚕丝。在科研攻关中,他们发现,中国养蚕、缫丝、纺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所养的蚕已经由原来的三眠蚕变成了四眠蚕。蚕的个体在不断的变大,蚕丝也在逐步的变粗。这样的蚕结茧缫丝所得到的茧丝是不可能织出同等质量的“素纱襌衣”。后来中国科学家经过广泛寻找,反复试验,终于在四川凉山州宁南培育出了一批三眠蚕,产出的蚕丝非常细,而且坚韧,成功地复制出了现代版的“素纱襌衣”。
王直之所以来到大凉山,为的就是能够找到这种三眠蚕,进而为蝉翼“羽锦”找到最合适的蚕丝。
“王先生!今天去的是我们这里最后几家养蚕户了。但我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几天一直做王直向导的李兵对王直说。李兵在当地从事蚕茧收购,对宁南的养蚕产业非常熟悉。
此时,即便是常年出入大山李兵,也已经累的不愿意动了,更确切地说是泄气了。唉声叹气地说:“我干这行十几年了,就没听说过什么三眠蚕。王先生!你是不是搞错了?”
王直从背包里掏出两瓶水,递给李兵一瓶,自己也打开一瓶和了一口,说:“嗯!还是去看看吧,万一能找到呢。”
摇摇头,李兵也为王直这种韧劲和不放弃的精神折服了。三天了,就在这大山里转悠,不说累,就是蚊虫叮咬,一身臭汗谁受得了呀!可王直却始终精神专注,表现的相当执着。
谈了一生气,李兵带着王直接着向山坡上爬去。不出李兵所料,在接下来走访的几个蚕农家里也都没有找到三眠蚕,养的全是又肥又大的蚕,结的蚕茧也很大,缫出来的丝又长又粗,根本不适合用来织造蝉翼“羽锦”。
彻底泄气的李兵瘫坐在村头的大树下,唉声叹气地直发愁。眼看天就要黑了,今天肯定出不了山了。这小山沟里,别说洗澡,就是想喝口热乎水都不容易,好好睡一觉就更别想了。
缓了一口气,李兵不耐烦地说:“王先生!我们快点回去吧,走快点兴许能在夜里十点前赶到镇子上。山里晚上又闷又湿,你是北方人,很不习惯的。”
王直好像没有听到李兵在说什么,靠在大树上拧眉思索。按道理说,当年国内著名的专家在这里搞实验,兴师动众地培育三眠蚕,不能说尽人皆知吧,但也应该有所耳闻。虽然那种蚕产丝量少,几十年过去了,没有人再养了,可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下,一点消息都没有啊!
难道自己判断错了?还是当初的试验只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搞的?此次大凉山之行就真的空手而归了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


相关章节: 第一百三十章 又遇难题第一百三十一章 羽锦之谜第一百三十二章 羽锦两支第一百三十三章 语出惊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双管齐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负苦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羽锦重现第一百三十八章 卑鄙小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容有失第一百四十章 咄咄逼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