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道门宗师 第六十七章 佛道辩论

第六十七章 佛道辩论


推荐阅读: 深谭沧渊月桥花院春知处快穿之拯救那个意难平心向坦途命桥太极仙尊之易容医剑仙灵异鬼怪录魔教双姝千斤大小姐不恋山女尊之国师的小夫郎被抛弃之后她天才回归

只见门后,从中间向两边一字排开一条长长的几案.
几案上端坐着十二个早已干枯发黑的尸体.
山恒一见,自是不敢怠慢,于是急忙来报.
待得到达门口时, 众人早已将此处围了个水泄不通.
山恒喝开众人,于门中间让出一条路来. 走进去看时,十二尊遗体端坐于几上,双手持的皆是金光手印,身上的青袍虽仍旧完好,细看时却能看出早已风化,只需轻轻一碰,便会顷刻间化为一堆碎末.
绕至其身后看时, 却见每个人的背后,各贴有一道”拘魂符”!
此符乃是道门中极少用之符,因其威力巨大,可以将人的魂魄拘存封印,永世不得超生,是以道门中极少有人使用此符,除非对付一些穷凶极恶的厉鬼,方才用之.
眼见得此间十二人,依衣着判断,则应该是我道门中人.从风化的程度来看,则时间必定也已有了几百年之久.
何以竟对同道中人用如此狠厉之符,实在是令人费解.
左右察看了几番之后,竟无一丝线索,于是吩咐众人各自散去,仍将此门封存,任何人不得多嘴打听和进入此门,否则门规处置.
众人领命散去了.
我回到书房内,开始四处翻阅以往留下的古籍记录,希望能找到关地这十二尊干尸的记载.然而翻阅了许多本后,仍旧是一无所获.
晚上给师父打电话,向他汇报了此事.
师父说道:”此事为师也并不知晓.只是有传说当年的佛道辩论,当年以全真张志敬道长为首领,其中亦有正一的前辈参与.
然后最终却惨败于佛教的高僧.当年的参与辩论的正一道士便突然间消失不见.
然而年深日久,此事毕竟是我道门中的耻辱,是以几百年来都极少提起.
不知此十二位前辈,是否与此事有关.”
说到佛道辩论,就要远溯至元朝时期了。
1220年,道教全真派丘处机远赴西域昆都斯(今阿富汗)觐见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
由于道教与成吉思汗的这种特殊亲密关系,道教在前期蒙古帝国中的势力一直很大。这状况自然引起了佛门弟子的不满。
1254年,蒙哥汗让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场宗教辩论会。佛教乘机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徒联合在一起对道教进行批驳。
这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全真道教有贬低倾向性的辩论会,意在打压道教的优势地位。
全真道迫于当时的压力,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
辩论会后,道教不得不在寺观、财产、经文等方面,对佛教做出一些让步。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
1258年春天,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认真地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佛道大辩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宗教辩论会;对各教派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对促成至唐宋以来开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实,在蒙古人的统一大业中,最应该需要全真道“三教合一”这样的理论。可是,以蒙哥汗为首的当时的蒙古统治阶层,没有认识到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
这次辩论道教已无退路,更严重的是在蒙古集团中有点地位的全真派掌门人李志常已经去世。无奈之下,全真道剩余的精英尽出:掌门人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会。
然而,佛教方面的阵容则更为强大!以那摩国师为首,另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300余人参加辩论会。
尤其是当时年仅23岁的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两人更是百年难得一出的奇才,就是与全真道祖师王重阳、长春真人丘处机相比也高下难分。
辩论会上,忽必烈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200余人被聘为裁判及公证人。
规定双方各有17人参加辩论,如果道教


相关章节: 第六十二章 兵来将挡第六十三章 敌强我弱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六十五章 终是庄周梦了蝶第六十六章 天师嘉奖第六十八章 狂风突起第六十九章 拘灵符被取第七十章 天师法旨第七十一章 两赴天台山第七十二章 黄雀在后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