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永乐行 第二十六章、人性兽性

第二十六章、人性兽性


推荐阅读: 双生仙梦思堂挽职者网游之死灵法师长生缘记月光下的天空灵笼前传:重生白月魁吞噬虫族长夜永昼骑士大陆傅总,你家小祖宗又撩火了天降星神渴望英雄式落幕的最后失格者

存竞争,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一者生,一者死罢了。但是在城市之中,在人类生存的地方,却是不同的阶级之间的生存竞争。不不不,根本谈不上竞争,只是单纯的通知阶级对于底层人民的压榨,这种压榨不仅仅是体力财力的压榨,更多的是精神心力的压榨。
所以人人都希望能够成为通知阶级,能够成为人上人,但是当你真正成为上层人物之后,你或许会记得自己身处底层时所遭受的磨难,但是却根本不会为了底层人的利益而试图去改变阶级的划分和利益的划分。
因为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生来带有的劣根性,当没有的时候会想要拼命的去拥有,当拥有之后会拼命的想要保护好手中拥有的。
人属于一种高级动物,所以人性当中有很多地方与动物性相似。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我们读懂了动物的属性,也就可以读懂很多关于人性的规律。
比如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而人也懂得孝顺、感恩父母。把几只螃蟹装在竹篓中,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因为它们之间相互扯后腿;而人类也是如此,由于嫉妒心理作怪,见不得身边人好。杜鹃鸟的鸠占鹊巢,与人类的忘恩天性也是高度相似的。
庄子在《人世间》中通过对虎和马的描述,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人性的特征。国学大师南怀瑾更是在《庄子南华》中说道:人性里头有兽性,兽里头也有人性。所以说,当我们读懂了虎性、马性,也就基本上读懂了人性。
庄子说:养虎之人,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而是用死的动物去喂老虎,因为担心捕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而是用碎块肉去喂老虎,因为担心撕裂动物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
养虎之人,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然后顺应满足老虎;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然后尽量疏导。
老虎虽不同于人类,却顺从喂养它的人,这是因为顺应了它的天性。而那些被老虎咬死的人,是因为违背了老虎的天性。
人性如虎性,我们常说对人要“顺着毛摸”,不可“逆着毛摸”,就是这个道理。老虎的脾气很坏,人类一旦发起了仇恨之心,也是很可怕的,也是要“吃人”的。
为什么很多佛像,多半不似人样,而像动物的样子?比如说,密宗的佛像,有时候是人的身体,野兽的脑袋,或者脸,又有爪子。南怀瑾的解释就是:人性里头就有兽性,兽性里头就有人性,究竟是人性善良,还是兽性善良,不可知。
每个人的骨子里面都存在着兽性的一面,就看外界刺激的条件是否成熟:顺着自己就开心,逆着自己就发怒,这一点和老虎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古代的帝王大都喜欢讨好恭维自己的臣子,而讨厌那些跟自己唱反调、提建议的臣子,正可谓是“伴君如伴虎”。
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利益一致的时候,敌人可以变成朋友;当利益冲突的时候,好朋友之间也会反目成仇。
实际上,一切关系都是利益关系,你伤害了谁的利益就是谁的敌人;你符合了谁的利益,就是谁的朋友。
如果我们读懂了“虎性”,再结合人性,就会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庄子说: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屁股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便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到了惊吓,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一脚把马主人给踢踢死了。养马人,本意是爱马,没想到弄巧成拙,好心没有好报,真是不够谨慎啊!
养马人,比爱自己的爱人还爱马,但是最后却被自己的马伤害了。到底是因为马本性不懂得感恩,还是因为马主人对马太好呢?其实,两者都有,马的本性也是属于人的本性。
俗话说:斗米恩,担米仇;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你对他人太好,他人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丝毫不懂得感恩。将来某一天,一旦你没有


相关章节: 第二十一章、落叶归根第二十二章、踉跄而行第二十三章、魑魅魍魉第二十四章、狐假虎威第二十五章、为虎作伥第二十七章、烈火烹油第二十八章、太平太平第二十九章、山河辽阔第三十章、不得太平第三十一章、一剑退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