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汉末戏天下 第十一章 事农桑,以红薯解饿天下

第十一章 事农桑,以红薯解饿天下


推荐阅读: 菜鸟修仙梦至尊三国之白马将军震九州飞艇丐世医仙秩序之地关于维特利独逻王悠悠鬼同路诡异复苏,我,专治各种不服我是疯人院院长仙医

短短几天时间过去。
伏波岭一带,别的地方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而西南方向开垦出来的田地上,也已经开始了播种的任务。
所有粮种都是刘协提前准备好的,早就放在了驻军大营的粮草库里。
这会儿既然开始播种了,当然也得亲自跑到田间地头上进行指导。
随之而来的,除了刘青之外,还多了蹇硕和张辽。
但不管是谁,除了刘协,自然再没有人识得这些种粮究竟是什么农作物,就连那些特意从食邑农户里请来的老农,都对此一无所知。
蹇硕一只手捏着一粒棉籽,一只手托着一把红薯种子,同样是一脸茫然。
“先生,这玩意儿咱都没见过啊,真的能种出粮食来吗?”
刘协呵呵一笑,“别说这个了,就是麦、黍、菽等作物的种子,你又熟悉多少?”
蹇硕老脸一红,“我这不是替他们问一下嘛,谁让咱心直口快一些呢。”
刘协也没有难为他的意思。
只是随口科普,“种出来粮食肯定是没问题的,就是产量大小还暂时说不准,所以,这次就当是小范围试验了,只要能摸索积累下来一些经验,那就是一件大好事儿,等到来年,才算是真正大规模种植的开端。”
虽然他提供的粮种都是经过处理的,但不得不说,在时间上,大豆(菽)、玉米、红薯还好说,唯独棉花,就的确是有些晚了。
但是,他却必须试种一次,也不需要多大的地块,一两亩地就完全足够了。
到时候棉花能采集到多少,同样是次要的,重点还在于能收集到更多的种子,然后借此让人们认识到这种作物的种植价值,这个才是关键。
其它的,则只需要平均分配亩数种植就可以了。
站在旁边的一个老汉这时才敢发言,“草民虽然也不认识先生提到的玉米、红薯和棉花,却也明白先生话里所提及的道理,肯定会随时做好观察记录的。”
这老汉姓程名度,表字守衡,是刘协专门从食邑里请过来的帮手。
此人读过书,祖上还有人曾在县里担任过主官,目前也是乡老之一,最重要就是熟知农事。
乡老不是一般的官吏,但也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算是民间代表承担地方政府职务的一类人,待遇倒是和吏差不多。
汉代的基层组织有乡、亭之说,《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由此可见,三老虽然不是吏,但却是乡里等同于乡长的特殊存在。
当然了,刘协看上的可不是他的身份,而是对于他在农田管理上展现出来的能力。
所以,程度熟悉小麦和大豆的种子,但也的确不认识刘协拿出来的其它农作物种子,更谈不上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田间管理。
但倒是挺认同刘协的观点,认为可以一边种植,一边记录,然后从中摸索出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经验。
哪怕刘协还是个稚嫩童子,只要说的有道理,他也不会去小看。
刘协很欣赏这样脚踏实地的扎实作风。
所以,也绝对不吝啬于手把手的进行教导,“玉米这种作物倒是好说,和麦、菽的种植方法属于大同小异,但另外的棉花和红薯,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棉花其实不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粮食作物,而是一种经济作物……
“呃,你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桑农培育出来的蚕茧,可以此纺织成布匹,或者直接代替鸭绒、羊绒、柳絮、芦花等填充物,作为御寒之物。”
汉代的时候,可没有被子、棉衣什么的。
冬天御寒的铺盖和衣服,用的都是毛皮或者羊绒、蚕丝、柳絮、稻草什么的作为填充物去抵御寒冷。
宋朝以后,棉花得以大范围的普及,才有了棉衣、棉被的说法。
所以单以保暖这一点,就足够让人有些期待了。
程度虽然想象不出来,究竟是何种神物,才能具备这样的效用,但是这并不能让他对刘协之言有所怀疑。
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刘协用无数的小知识,一点


相关章节: 第六章 鸟不悄,避风口远遁北邙第七章 觅生地,伏波岭潜龙在渊第八章 水藏风,待从头蓝图在胸第九章 博弈起,棋子落八方云动第十章 心无澜,似日常平淡如水第十二章 谈扎马,起伏间劲道如龙第十三章 论功夫,道武学内外兼修第十四章 繁化简,腐朽间见证神奇第十五章 剑所指,项庄意谁是沛公第十六章 遇杨奉,翻云手一网成擒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