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独行人生 21、

21、


推荐阅读: 一声剑啸万界安宁创个修仙界练级剑法天地开局系统送我一逼兜我欲破魔佛魔似好末日之纪元重启异常修仙世界秦岭旧事黑日武装第八秘事局南山南

那时成人的每月粮食定量是25斤,高中生定量是32斤,我们六个孩子都没有达到成人的定量,更没达到高中生的定量,每个人都是十几斤的粮食定量,全家八口人每个月也就一百多斤粮食。一到月初,我和哥哥就会陪着母亲到粮站买粮食,母亲拿着粮本到卖粮的窗口开票,我和哥哥拿着米袋子在过秤的地方等着。每个月粮食供应的品种不是很确定,有时米多一些,有时面多一些,记得有一回,大概是国家没能有那么多的米,就规定必须买一定的红薯,几斤红薯抵一斤米。粮站工作人员根据粮本上的定量,给你开票,交过钱之后就到放粮的窗口,给你过秤装袋,然后就可以抗上粮食回家了。
家里有一个木桶是专门装米的,白面和挂面则是另外单独存放。为了保证这些粮食能吃一个月,母亲总是要计算一番,每天只能吃多少米多少面,米桶里有一个小竹桶,是个直径六、七厘米、有六个立面的竹桶,每个面上还有雕刻的花草,有点艺术品的味道,也许以前这个小竹桶是个笔筒吧。这个小竹桶就是每天我们家做饭的计量工具,姐姐常常做饭,这时姐姐总是要问:“妈,下多少米啊?”母亲也总是说:“下三桶米吧!”这个小竹桶大约能装四两米,在姐姐和母亲的一问一答中,虽然是对这一顿饭下多少米的确认,更是对一个月粮食的算计,总是想要把这些粮食维持到月底。但无论怎样算计,总的定量是不够的,就得想些办法来解决,所以家里就总是稀多干少,早上做粥,少放米再放点玉米面,这样的粥糊好像挺稠,其实并没有用多一点米。有时做面条,为了能省点面条,就做连汤面,用点菜煮一锅汤,煮好后,把面条折断成一、二寸长后再下到锅里,快要好的时候再下点面糊里,连汤带糊带面也能把肚子喝饱。还有就是经常吃马铃薯,也就是土豆,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又能当菜吃又能当饭吃,经常在做汤面时,切些土豆条放进去,使汤面糊里的干货能多一点,而且土豆还不贵。但无论怎样想办法,怎样算计,每到月底那几天总是米桶空空,母亲就经常向王孃孃一家借点粮食,到月初再还给人家。
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压力,也想不到那么多,但对于母亲的压力可想而知,她看到我们都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总想让我们吃饱,但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又怎么办呢?
在我从山上农学回来后的一天,母亲对我们姐弟们说:“我跟你爸商量好了,准备过几个月,我们回一趟老家,这一来呢是我和你爸已有好多年没有回去过了,想回去看看,二来呢就是咱家粮食总是不够吃,这次回去你爸算是休探亲假,待上个二十天左右就回来,我呢带你们几个多住几个月,咱们老家那儿呀,虽然也穷,但地多土肥,粮食还是够吃的,等住上几个月再回来之后,咱家的粮食就节余下来了,以后就够吃了。”听了母亲这一席话,让我的心一下就兴奋起来,也激起我对东北老家充满憧憬和想象。
以前虽然也知道东北是我的老家,也曾想象着东北的天是什么样子,东北的地是什么样子,但从来没人像今天这样认真具体地去想象。记得不久前曾经学过的一个课文《可爱的草塘》,这个课文讲述了北大荒的广阔、美丽和富饶,其中“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话就印在了我的心里,我想东北这么富裕,想吃肉了就去打个獐子,想吃鱼了就到水塘一捞,那多好啊!带着许多美好的想象,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后来父亲和母亲确定了全家除姐姐和哥哥不回东北老家外,我们六口人都回去。从四川江油回到黑龙江的呼兰,这样遥远的路途,仅是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这几个月母亲开始节约开支,为了凑足路费,凡是能将就的事就都不花钱了,我和姐姐哥哥,除了正常上学外,还是抽空去砸石头。
在焦急不安的等待中,我也变得不安分了,有的时候不砸石头,我就会到处疯玩。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在家


相关章节: 15、16、17、18、1920、2324、25、26、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