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乃一代圣君 第1章 东宫出阁讲学疏

第1章 东宫出阁讲学疏


推荐阅读: 女扮男装露馅后,九五之尊圈着我生崽崽重生之我是弄潮儿高高在下穿书后,公主她被迫饲养大反派秦时明月之侠道墨问大明马弓手红尘之外我建的月球基地曝光了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北琛执法者手册团宠小奶包:全家带着千亿物资去逃荒直播盗墓:主播实在是太刑了

李东阳也不觉得有什么,皇帝并非针对他。

  朱厚照仔细想了想,

  曾鉴站了老半天,没想到还有自己的戏份。

  曾鉴头皮一紧,

  ….

  皇帝转过身去,拿起了御桉上的毛笔,于宣旨上写下了力透纸背的四个大字:

  永镇山河!

  暖阁里,众臣一看,也觉得这样极好。

  皇帝这个话倒是有些意思,好像臣子们特别爱和他争似的……

  但刘阁老在一旁似乎也没什么表情。

  其实他的结局已经不需要皇帝来按下最后一键了,宁夏大胜,朝廷不知道多少青壮官员会跟着皇帝的大旗选择像河套进发,他这个坚决反对、又明显为皇帝不喜的老臣,接下里要遭受的弹劾可多了……

  当然,现在皇帝也太忙了。

  乾清宫事一了,他便又要前往太庙,祭告祖先。

  这是孝道、也是政治动作,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宣告天下!

  前文所述,古代的祭祀活动很多,像这种打仗打赢了,也是要和老祖宗说道说道的。

  明朝在北京的太庙建于永乐十八年,是按照古代中国的传统礼乐制度建造,

  里面放的就是历代帝王的灵牌,以及极少数有大功于江山社稷、被赐予‘配享太庙,荣誉的大臣。

  所以为什么说这是人臣的最高礼遇,就是后世皇帝在祭拜祖宗磕头的时候,啪啪也顺带着给他们一起磕了。

  在大明朝,有这种待遇的大臣都是徐达、常遇春、汤和这样的大臣。且除了洪武、永乐两朝,一直到朱厚照现在的弘治十八年,还没有哪一位臣子能再把自己的牌位送到太庙里。

  当然,后来嘉靖皇帝有改动,不过改来改去也是洪武年间的人,也就是把刘基加进去了,并非赐给嘉靖自己的臣子,可见这的确是个殊荣。

  太庙正殿两边各有偏殿十五间,东偏殿敬奉着皇族成员牌位,西偏殿敬奉配享太庙的大臣牌位。正殿以后的中殿和后殿全是黄琉璃瓦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殿内,后殿称祧殿。

  这地方庄严肃穆,就是皇帝本人来了也不敢乱动,完全按照规制给祖宗的牌位行叩拜大礼。

  皇帝不缺少任何一个礼节,不做离经叛道的事就是要用正道横推天下:你们谁也不要想着拿荒诞昏君四个字来阻挠我!

  第二日的大朝会也是如此。

  之后几日,弹劾内阁首揆刘健的奏疏果然增多。按照明代科道官员的习惯,污蔑一个人是没有底线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罪名都给你安上。

  这日,朱厚照在奉天门举行午朝。

  他举着奏疏点名询问:

  有一面皮细嫩的青年官员到了皇帝面前跪下,

  ….

  于昌治脑袋瓜子都嗡嗡的,这个时候踩一下刘健,也能踩出问题吗?‘一本万利,的奏疏上去都给自己惹上这样的麻烦?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朱厚照站起来,对着一众朝廷官员说:

  这最后的四个字颇重,大臣都低头不敢多说。

  皇帝这个时候的反转实在是令许多人没有想到。

  于昌治还在想,他们这些人上这些奏疏还不是皇帝的鼓励?现在这些奏疏多了,皇帝又开始维护起来?这可真是既当***又立牌坊的典型,他通过一番操作把刘健的威信打下来,又几乎是明牌告诉所有人,皇帝对内阁不满意。等到挑动了投机分子,回过头就说这是先帝就重用的国之重臣。

  好话都他娘叫你一个人说去了!

  但朱厚照确实也没有明确授意过谁去弹劾刘健,谁叫你们想搞政治投机。

  而且,玩政治,说这些好好坏坏其实很幼稚、很没意思。

  年轻的官员首先要过了这一关——不要脸,是政治的入门。

  像老一辈的王鏊本身就是要建议皇帝这么做,只有这样,皇帝才能避免孝顺、英名的形象没有被破

  坏。


相关章节: 第231章 命随年欲尽第232章 扣屎盆子第233章 欺人太甚第234章 皇帝罢工了!第235章 捷报第237章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第238章 部堂第239章 说客第240章 话语权第241章 争名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