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家兄朱由校 第八十九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

第八十九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


推荐阅读: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北琛执法者手册团宠小奶包:全家带着千亿物资去逃荒直播盗墓:主播实在是太刑了神医拽妃开挂了视界之外之宝石觉醒世间二三事苦境:佛狱靖玄神医拽妃开挂了慕绾绾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我有个流量系统逃荒不慌,农女开挂种田忙

蜂窝煤、这是一种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对于寒冷地区人口来说极为便利的产物。
在明末小冰河即将到来的时代,这样的东西只要点上五六个,用特制的炉子点燃存放,完全可以温暖十几平的小蒙古包一晚。
它的热效率,要比柴火好上太多,而成本也要便宜不少。
朱由检要做的,就是用蜂窝煤收割北方的蒙古人。
因此、等他从京城带来的三种煤炭和泥土带到的时候,他就对工匠们讲解道:
“这蜂窝煤的形状是这样的。”他掏出一张纸,上面画上了后世可见的蜂窝煤炉子和蜂窝煤形状。
“这蜂窝煤的炉子可以用铁皮包着土,也可以直接用陶土来炼制。”朱由检讲解道:
“将煤块和土、按照一两比三钱的方式打成粉末,随后和水揉捏,丢入模具中塑造成型,等干燥后取出就行。”
“这种蜂窝煤,一旦制成、上火不快,但是持续时间长,放入炉子中封炉后、可以一个时辰不灭,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烟雾。”
“不过只要在炉子上方修建一个口子,安上一个竹管,就能把烟引到屋外。”
“至于掺土的比例,可以按照煤渣的质量来掺放,优质可以多掺一两百斤土。”
朱由检说完、便期待的看向了各位工匠。
至于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只觉得十分新颖。
没有像其他中的一样,笑着说这东西怎么怎么简单,而是犹豫再三后,才小心翼翼道:
“若是真如殿下所说那么简单,那么草民等人可以一试。”
只是说一试、而是没有拍着胸口说一定能做出。
这很符合人性,而朱由检也对曹化淳道:
“给他们五百两银子,再叫其他工匠就地取材。”
“在军营东边十里外修建一个一百亩的邬堡,调一个千户的人马驻守。”
说完、朱由检又对工匠道:
“研究出这个东西,你们每人赏银一百两,昌平荒地每人十亩。”
“研究不出来也不责罚你们。”
“谢殿下!”听到这话、所有工匠纷纷跪下,双手抱拳感谢朱由检。
由此可以看得出、即便发展到了晚明,匠户的地位依旧很低。
军户制,并非要求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只是每家每一代都要有一人前去当军户罢了,匠户也是如此。
这群成了匠户的人,背后的小家族中,必然有人过的不错,毕竟是京城武功三卫的匠户,说不定还有个亲戚为官。
自宋朝开始,发展到元朝后,朝廷对基础教育上心已经是历史轨迹了。
明朝接力后,朱元章下令各地立社学,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百年过去、朱祁镇又命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补为秀才。
成化年间、江南地区更是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到了弘治年间,朱佑樘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以江南为例、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这便是最早的强制义务教育。
有记录的明代社学一共1438所,几乎保证每个县都有一所社学。
这还是有记录的,很多还是没有记录的,因此到了正德年间,明朝行业开始步入正轨,在晚明进入巅峰。
因此、在明代会读书写字并不奇怪,只不过碍于社学不足,大部分百姓还是需要交钱,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所以,如武功三卫这样的工匠,身后保不准是有不少读书人帮衬的。
朱由检也没有什么责罚他们的意思,招呼他们仔细研究后,便叫人带了他们下去了。
只是等他们下去后,朱由检想起了社学的事情,因此对曹化淳道:
“九边子弟遗霜,和养济院孤儿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正要和殿下您说这件事。”曹化淳行礼道:
“一个半月过去,勖勤宫派出去的太监,一共带回一万六千四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死战将领、兵卒的遗霜,父母,孩童则是十六岁以下者共一千四百二十七人,孤儿两千人整。”


相关章节: 第八十五章 孙传庭等人的动向上架感言第八十六章 一团乱局第八十七章 死太监银钱多第八十八章 银子不够花第九十章 人间惨状(七千字大章)第九十一章 点醒杨涟第九十二章 大仇得报第九十三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九十四章 藩王质问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