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四十七章 典吏阎应元

第三百四十七章 典吏阎应元


推荐阅读: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北琛执法者手册团宠小奶包:全家带着千亿物资去逃荒直播盗墓:主播实在是太刑了神医拽妃开挂了视界之外之宝石觉醒世间二三事苦境:佛狱靖玄神医拽妃开挂了慕绾绾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我有个流量系统逃荒不慌,农女开挂种田忙

“授颜思齐平倭经略?”
“这年头,一介没有功名的武夫也能当上经略,真实滑天下之大稽……”
“没有功名又如何?你看我吏部之中,又还有几人是通过的正经科举而来的?”
“听闻还有人准备日后将四书五经,圣人之道弄为选科,而将奇淫巧技当做正科呢……”
“圣人之道都不学,日后我朝百姓恐怕连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了。”
在朱由检让人先送出的奏疏被朱由校批下的时候,皇城吏部之中的官员们,却对朱由校刚刚派人降下的旨意冷嘲热讽。
他们嘲讽的不是颜思齐,而是皇帝、是齐王,还有一系走恩科“捷径”为官的燕山派系和恩科派系官员。
诚然,燕山官员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了,而走了几年恩科的传统官员数量也不少。
今岁由于有两场恩科,而燕山学子又是在上半年都考完了,因此前不久针对下半年的恩科,清一色的都是由传统转攻燕山教材的学子官员。
两万两千多名学子纷纷被录用,其中录用为官的便接近上千人,剩余全部为吏。
一般来说,他们是看不上吏的,但当他们来到京城后,都知道了《官员定禄》,书吏也即将成为大明官员的消息。
这么一来、几乎没有人选择放弃,清一色的加入了大明的书吏体系中,成为了日后次九品的官员。
虽然他们是不燕山体系出身的人,但他们的能力并不能说比燕山官员的差。
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第一批融合了燕山体系和传统体系的官吏。
由于放榜才过去三天,因此对于他们这两万多人的安排还没有落实。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人都猜测他们可能会被派往小西洋监察使司,或者瀛洲行省。
毕竟谁都知道小西洋有数百万土人,并且据传第一批迁移过去的三万多百姓已经抵达。
况且,后续小西洋显然是大明对外征战的首要之地,诸藩就藩后虽说可以自治藩国,但依旧需要谨言慎行,因为他们头顶还有小西洋的监察。
小西洋是一个油水很大,并且很容易建立功绩的地方,这已经是百官们的普遍认知。
相比较小西洋,皇帝刚刚下旨的瀛洲显然不是什么好去处。
尽管瀛洲多产金银,但谁都知道,一般由五军都督府打下的地方,所有东西都是官营,都归朝廷所有。
这么一来、去瀛洲等于是去养老,更适合那种已经仕途走到头的人。
当然,这是百官们不了解朱由检要就藩北亚墨利加和南亚墨利加的缘故,如果他们知道了,恐怕许多人都会挤破了头的前往瀛洲。
和这些官场的老油条不同,初入官场的许多传统学子想法比较简单,那就是不管去哪里,反正手中拿到了一笔俸银,人自然能安稳下来了。
吏部官员们在讥讽这群官员也是很正常的,毕竟相比较这批两万余名官吏,他们科举太过艰难了。
在他们看来,这批恩科录取的人,大多都是碌碌无为之人。
不过、即便再碌碌无为的人中,也能找出几个那么能用的,而这次的恩科,刚好有一些怀揣抱负的人……
“这环境也太好了吧?!”
寒风雪中,当北京东城的官吏坊内的一道声音响起,两万多挤入官吏坊的传统官吏让这座坊市变得热闹了起来。
官吏坊,这是一处占据了东城六分之一面积的巨大坊市,除去百王府坊外,便数它最大。
营造之初,工部的官员们估计这里能住下三万人,而且这坊内还有一大半的地方是空地,如果这些空地也利用起来,那完全可以容纳六七万人居住。
放榜后的这一日,两万多官吏都收到了通知,在定下他们就任位置之前,他们都将在官吏坊中度过。
大中午的,即便寒风萧瑟,许多人也开始因为舍不得房钱而迫不及待的赶来,而官吏坊内的一些吏部小吏也开始安排他们的住处。
比其他地方的官吏坊不同,京城的官吏坊稍微人性化了一些,一个院子占地两分,约一百二三十平的模样。
院内分为左右耳房


相关章节: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宫讲师第三百四十三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三百四十五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倭事宜》第三百四十八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第三百五十章 悯农者厌农第三百五十一章 直谏第三百五十二章 分忧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