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

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


推荐阅读: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北琛执法者手册团宠小奶包:全家带着千亿物资去逃荒直播盗墓:主播实在是太刑了神医拽妃开挂了视界之外之宝石觉醒世间二三事苦境:佛狱靖玄神医拽妃开挂了慕绾绾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我有个流量系统逃荒不慌,农女开挂种田忙

“果然发了……”
“齐王殿下回来,万岁会发也不奇怪。”
“俸禄倒是提了数倍,但封了陋规和润笔。”
“不止,听闻从即日起,所有州府县镇的赋税都直接运到皇店,由皇店运往国帑。”
“这么一来,岂不是连内帑都被算入其中?司礼监难道没反应?”
“齐王殿下在,万岁要用银子,说一声便是,更何况银子汇总国帑后,登记造册就会送回内帑。”
“总之这道圣旨降下去,恐怕各州府县镇的官吏都会集体上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天启八年冬月初一,伴随着百官们在文华殿内私议,《官吏定禄》的事情,前前后后近四个月的时间,终究是敲板并下发圣旨。
圣旨的下发,可以说得罪了整个大明官吏集团。
齐王党、燕山派虽然都表面顺从,但实际上心底也十分焦虑。
诸如浙宣昆三党,齐楚二党,阉党等党派就更不用说了。
文华殿后院的主敬殿内,内阁七名阁臣,六科六名都给事中,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两京十八省御史,以及六部的六位尚书都齐聚殿内。
四十一人坐在位置上,不同的是,今日的主位不再是顾秉谦在坐,而变成了让人大气都不敢喘的朱由检。
朱由校虽然还在躲着朱由检,但朱由校也清楚《官吏定禄》的重要,因此他授朱由检监国之位,代天子监国。
此刻的朱由检,一身红色的圆领服,头戴玉冠,皮肤算不得坳黑,但整个人比起出发陕西前更为消瘦。
他目光如电,四下打量,但凡察觉到他视线的官员纷纷闭嘴,没有人敢站出来唱反调。
手指有节奏的在桌案上敲打,每一击仿佛都不是打在桌面,而是打在众人心头。
人越多,事情越不重要,人越少,反而事情越重要。
朱由检只叫来了他们四十一人,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四十一人的含金量比大朝会的三千多人还要重。
朱由检扫视众人,他们之中有齐王党,有燕山派,还有齐楚浙宣昆、东林、阉党。
这群党派众多不说,平日里朝议也都各怀鬼胎。
只是到了眼下,他们反倒空前的团结了起来。
齐王党和燕山派不敢明面站队,但朱由检不相信他们会老老实实顺从。
一个陕西民变,就让朱由检看清了燕山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模样。
他们只是怕自己,但会不会使绊子?这点朱由检都不用想,答案是一定会。
想到这里,朱由检停下了手指敲打桌面的声音,而一直关注的毕自严也忽的开始说起了“堂外话”。
“这三个月来,户部调查了一下事情,诸位若是不嫌无聊可以听一听……”
“户部查了查两京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况,总的来说,可以用衣食住行来概括。”
“其中,衣食住行中,又以食最为重要。”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而我大明百姓在吃食上,又有人统称为“开门七件事”。”
“所谓“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糖、布、茶……”
“首先从柴来说,百姓眼下所用的‘柴’,实际上从天启五年以来,基本转木柴为蜂窝煤,而蜂窝煤价格则是波动极大。”
“北直隶蜂窝煤不过一文一斤,而南直隶却要两文一斤。”
毕自严的话让人捉摸不透,搞不清楚这和《官吏定禄》有什么关系,但他依旧说道:
“蜂窝煤虽然贵,但对于百姓来说,三斤足够用一整天,因此百姓对于蜂窝煤的价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至于开门七件事中的米、麦、豆方面,尽管天启元年以来的天灾不断,米价也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朝廷调度得当,赈灾及时……”
“因此,不管是南北直隶,从天启二年以来,两京米价低者四百文,高者六百文,即便是苏湖常松四府水患时,米价也没有飙升太高。”
“我想诸位都知道,我朝最不稳定的必需品便是米麦豆价,尤以万历十五年后的南直隶最为严重。”
“万历十五年以来,南直隶米价常年高


相关章节: 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三百四十五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倭事宜》第三百四十七章 典吏阎应元第三百四十八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三百五十章 悯农者厌农第三百五十一章 直谏第三百五十二章 分忧第三百五十三章 顶梁柱朱由检第三百五十四章 诸藩战争序幕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