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魏晋干饭人 第763章 上折举荐

第763章 上折举荐


推荐阅读: 穿成反派后她专业招黑绣南枝剑仙大人不会败妆点山河三国:汉中祖重生后我在魔尊心尖蹦迪娇生惯养恶毒肥妻洗白后,冷戾首辅火葬场了快穿黑月光:宿主又撩的他神魂颠倒五代第一太祖爷诡秘档案医院签到,第一场手术震惊全国!

荆州混乱,对朝廷和皇帝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现在幽州和冀州旱灾,乱事频出,本来就需要荆州这样的产粮大州支援,荆州这一乱,皇帝和朝廷的压力更大了。
王澄是王衍在东海王时期选定的荆州刺史,并不是皇帝的人,就算王澄说自己支持皇帝,皇帝和朝廷敢信吗?
何况王澄不仅不说,连做都不做,去荆州三年,成功把荆州作乱。
所以,皇帝早就想换了王澄,朝中的大臣们,赵仲舆等人更想换。
但琅琊王氏虽然失去了一个王衍,却依旧根基深厚。
现在郓城的琅琊王氏没几个,但天下各州,各地,琅琊王氏的子弟却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王敦现在是光州刺史,王含亦在光州,王导在徐州,是琅琊王的心腹好友,年轻一辈的更是散于各地,远的不说,王衍的一双女儿不就在赵含章麾下效命吗?
还有王戎之子王兴,听说现在是弘农郡宜阳县的县令。
所以他们想换掉王澄,但换不掉。
王澄样样不好,但有一样极好,他的名望很高,在文坛被推到了顶点,从前只要有文章点评一类的事,王衍都推崇他,只要他点评过的文章,王衍都不会再点评。
所以他虽然在荆州不干人事,但天下士族骂他的人却没几个,也就荆州当地的士绅暗搓搓的恨他,毕竟板子是落在他们身上的。
当今天下,就算是赵含章和苟晞,也不能说换了王澄的刺史位就换掉,不然苟晞也不会一直龟缩在兖州,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咸服;赵含章早顺势南下收了荆州。
也就王澄此时愿意辞官离开,而且接任的人是王仪风和王玄,不然,荆州得打下来才能换掉刺史。
赵含章上书皇帝,言明荆州刺史王澄身体不适,而荆州事务繁多,又恰逢有叛军作乱,所以请求更换荆州刺史。
赵含章推荐王仪风,表示她是王氏之后,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且她坚如磐石,又有仁慈之心,当为一州刺史。
王仪风之前做过洛阳县主簿,后又在赵含章身边当掾史,官位最大的时候是从七品,现在一跃被举荐为州刺史。
哪怕现在是乱世,朝臣们也觉得赵含章的推荐太大胆,连赵仲舆都心中腹诽,但依旧要替赵含章找补。
“陛下,赵刺史还举荐其兄王玄为荆州司马。”
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何不让王玄为刺史,王仪风辅佐?”
“王仪风还当过主簿和掾史,王玄却是从未出仕,未必能管理好一州军政。”
“可王玄有大才,名望颇盛,他可是能与卫玠齐名的人。”
“哼,不以才德取才,只看名望,荆州就是因此才大乱的,论名望和才气,王司空还说王澄天下第一呢,他管好荆州了吗?”贾疋冷哼一声道:“朝廷取用官员就应该似赵刺史一样,为将者看重武才,治民者看重文才品德,仁人爱民,各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天下便可太平。”
赵仲舆立即应和道:“正是,赵刺史既举荐王仪风,必是因她有治民之才。”
皇帝想了想,转头叫来内侍道:“去大将军府问一问大将军的意思。”
朝臣们就沉默下来,等着苟晞的回话。
苟晞又把自己关在大将军府里不出门了,每天从他家围墙下经过都能听到里面的乐声和歌声,皇帝小事基本上可以自己做主,大事还是得派人去和他商量。
大事要是不和他商量,即便诏令发出,他得知后也会追回,重新议定。前几天,皇帝下诏书安抚幽州和冀州百姓,呼吁两州的官员和士绅们一起抗灾,为此他免去了幽州和冀州两年的赋税。
此事当时是朝堂上商议后定下的,诏书发出,结果才半天送诏书的人就被苟晞的人押回来,他不同意直接免去两地两年的赋税。
直接免税,只不过是幽州和冀州的官府不向郓城运送该上缴的赋税而已,他们自己肯定还是会和百姓收缴赋税。
他认为皇帝此举不能惠及百姓,所以不同意。
诏书出京后被追回,皇帝大失面子,君臣间的矛盾越来


相关章节: 第758章 变化第759章 王玄第760章 冒牌货第761章 荆州刺史,做吗第762章 我来当第764章 互喷第765章 送礼(陌颜啊,回来吧)第766章 金佛(恭迎陌颜)第767章 出发(陌颜啊,深情的呼唤你)第768章 出兵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