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


推荐阅读: 咸鱼小姐今天翻身了吗都市:三界红包群少年歌行之流觞曲水仙者末世仙王醒觉我的绝色美女总裁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我的魔王养成系统来自星渊大反派也有春天2柳腰春风过东宫藏娇

到什么好处,双方难得和平相处,攻打楚国于晋国无益,您不如还是拒绝蔡昭侯的要求吧。”
范献子听了觉得有理,便同意了,将攻打楚国的事情丢到一旁不再提起。来召陵参加会盟的各国诸侯本来跃跃欲试地准备着大举出征,谁知晋国竟然出尔反尔,劳师动众地将大家请来,又冠冕堂皇地宣布了楚国的罪状,一副不灭楚国誓不还的样子,却转眼之间就置诸脑后,一场大会弄得虎头蛇尾,让各国伐楚的计划落空,再加上晋国之前向郑国借用羽毛,将借来的羽毛装饰到自己的旗帜上炫耀给各国诸侯看,这种暴发户的行为也很让各国诸侯看不起。
召陵之会结束之后,各国看透晋国已经是外强中干,表面上看虽有霸主之位,也像以前一样拥有大会诸侯的能力,国内却已经乱成一团,臣下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国家大计。于是各诸侯国纷纷背叛晋国,《左传》将这件事记载为:“晋于是乎失诸侯。”
晋国此时霸业倾颓,正是楚国乘虚而入的好时机,但是楚国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因为楚国也陷入了内乱。公元前560年,楚共王逝世,共王一共有五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公子招、公子围、子干、子哲、弃疾。由于这五个儿子都是嫔妃而不是王后所生,因而没有谁具有继承大统的先天权利。于是楚共王生前将一块祭祀山川神灵的玉璧埋在地下,让五个儿子依次下拜,看谁能够恰好位于玉璧之上的土地。结果有三位王子接触到了玉璧之上的地方。他们是:公子康、公子围以及幼子弃疾。于是,按长幼顺序,公子康被立为太子,而公子围,就是后来的楚灵王。
公子招即位之后,是为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薨,其子麇继位,被称为郏敖。此时的公子围,以王叔身份摄政,位居令尹。
公子围素来骄奢暴虐,荒淫无道。楚康王十三年,楚国攻郑,俘虏了郑国将领皇颉。本来这一功劳属于楚将穿封戌,和公子围一点关系都没有。公子围内心眼红,便去抢功。穿封戌自然不肯,和公子围争执不下,只好让大夫伯州犁评理。伯州犁心生一计,让被俘虏的皇颉来指认俘虏他的是谁,并且颇富暗示性地指着公子围介绍说这是楚国的王子,却把穿封戌说成是一个“外县的小官”。皇颉会意,假言道公子围勇猛无敌,自己难以抵挡,于是被俘。就这样,一份本不属于公子围的功劳,被他硬生生地抢到手中。
楚康王过世后,各路诸侯纷纷前来楚国凭吊,大家看到新王年幼,而身为令尹的公子围实力强大,都为楚王郏敖感到不妙。郑国使臣更是直言公子围不久即将篡位。
公子围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胀,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压异己。并且做出明显的谋逆姿态,预先释放政治信号。例如,出使国外时,公然使用国君的仪仗规格;而在国内王室组织的狩猎活动中,又打出了国君的旗号。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周边国家议论纷纷,公子围篡逆之心,路人皆知,唯独楚王郏敖视而不见。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子围并没有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楚王郏敖二年,他利用权势构陷处死了大司马蒍掩,并将一批反对自己,或是对自己存在潜在威胁的人排挤出权力核心。
次年,卫国国君访问楚国,北文公子看到公子围恣肆的姿态,对卫国国君说道:“公子围看来是要谋逆犯上了,以他的能力可以达到目的,但绝对不会善终的。《诗》云‘善始者易,善终者难’,况且公子围没有善始,哪得善终。”卫君问他从何得知,对曰:“《诗》云‘敬慎威仪,为民之则’,公子围没有威仪,不能给百姓提供准则,自然无法长居百姓之上。”
又问:“何为威仪?”对曰:“威,乃是让人害怕,仪,乃是使人效仿。无论是君臣、父子,上下、内外,均各有威仪。周文王讨伐崇国,仅两次,崇国归顺,他国丧胆,这就是威;周文王政治通明、姿态谨严,天下人争相效仿,这就是仪。是否具有威仪,实乃成败的衡量标准啊。”
楚王郏敖四年,公子围


相关章节: 第34章春秋各国的情况第35章晋国最后的辉煌第36章恢复文、襄霸业的历程第37章晋国的再度兴衰第38章晋国灭三狄第40章“楚王好细腰”第41章楚国就此一蹶不振第42章楚国的“亚健康”第43章楚国的再度内乱第44章齐国悄然复苏的前寂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