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


推荐阅读: 咸鱼小姐今天翻身了吗都市:三界红包群少年歌行之流觞曲水仙者末世仙王醒觉我的绝色美女总裁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我的魔王养成系统来自星渊大反派也有春天2柳腰春风过东宫藏娇

外,齐国渡过清河相助。”
“在合纵的计划里,合纵国能够连为一体,就如人的整个身体一样。如果秦国攻击任何一国,其他国家就会全力抵抗秦国,作战时如脑使体,如体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
苏秦想象的合纵计划十分完美,然而事实却并不会按照苏秦的设想去发展,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其实参与合纵的国家也如苏秦所说的倡导连横的人的想法一样,目的是为了借助别人的力量抵御自己的灾难,一旦他人有难,他们就会袖手旁观甚至企图趁火打劫。
诸国加入合纵之初,都听信苏秦曼妙的言辞,只知其利,不知其弊,赵肃侯的行为就是典型代表。苏秦的话就如美妙的鸦 片,赵肃侯听得十分上瘾,且深信自己能从合纵政策中获得如苏秦所说的好处,所以他也像燕文侯一样,将相印交给苏秦,并赠送香车宝马供苏秦游说其他国家。
当时的局势是,周天子畏惧强秦,连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肉都赐给秦惠王。秦国大驱军马,以公孙衍为主将攻打魏国。魏国被打败,主将龙贾被擒,雕阴被攻陷。秦军锐气当头,聚集大军准备继续向东挺进。秦军势大,如果在诸国未参与合纵前发起进攻,诸国无力抗击,必然向强秦臣服。
仅有两个国家同意联盟,合纵事业刚刚开始。只要秦国知道此事,一定会横加干预,比如秦国若趁合纵计划还没形成时派军攻打其中一个国家,诸国不能互相救援,合纵计划就会立刻失败。
为了拖住秦国的后腿,苏秦略施一计,激怒他的同窗张仪入秦。
秦国所重用的很多人才都不是在秦国土生土长的,而是被其他国家抛弃后退而求其次,委身低就秦国,商鞅是这样的人才,张仪也是。
中原诸国没有慧眼识珠,让人才流入秦国的土地,秦国的实力因此日增。秦国能够一天天壮大,除了秦国自身的原因外,诸国无能的外部因素也是一大原因。
张仪是魏国人,家境贫寒,像苏秦一样,以学习为业,不甘心被人瞧不起,终日渴望出人头地。鬼谷子的学生孙膑和庞涓在战国名噪一时,于是张仪慕名前往拜师。在鬼谷子处,张仪遇上另一位游说大师即后来的合纵家苏秦。苏秦心地仁厚,不似张仪一味争强好胜,见张仪才高,深深折服甘拜下风。
学业完成后,张仪和苏秦为了前途,各奔东西。楚国是实力很强的国家之一,张仪选择了楚国,渴望为楚王的帝王大业添砖加瓦。由于家境贫寒,张仪铺不起通往宫廷的黄金大道,只能暂时栖身在楚相令尹府上。
楚国社会阶层很固化,上层与下层之间有着很大的鸿沟,身处上层之人往往瞧不起下层人士。张仪虽然能说会道,能够分析时事,却得不到楚相府中人士的认可,就在于他卑微的社会地位。
一天宴饮的时候,轻浮的楚相向众人炫耀一块温润珍美的璧玉。这块玉实在太美了,宴饮诸人互相传看,啧啧称奇,十分渴慕。人多手杂,传来传去,美玉竟然不见了。
所有出席的人中,张仪最为贫寒,结果人人都怀疑他私下隐藏。其实宴饮诸人早就对张仪的不切实际怀有厌恶,他们想借此机会惩治张仪,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结果张仪被施以杖刑,在施刑的过程中他始终不承认偷拿璧玉,即使被打得血肉模糊,张仪仍然不承认,众人亦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偷拿者,只得放了他。
见张仪遭受如此羞辱,其妻很是愤懑。在她看来,既然家贫,张仪就该一心一意地种地耕田,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妄想靠舌头吃饭,夫婿被人打成这样,她自然又气又恨。
见妻如此,张仪却笑嘻嘻地问,他的舌头还在不在。其妻一听不禁失笑,心想张仪一定被打傻了,屁股挨打与舌头无关,舌头自然还在。
听到妻子说舌头还在,张仪心下大慰,说这就足够了。张仪勤学苦练,目的只有一个,靠舌头吃饭。只要它还在,无论受多么严重的伤,他都相信自己的明天。
张仪被施以杖刑的时候,苏秦已经受到赵国的重用,正全


相关章节: 第82章著名辩论家惠子第83章义行天下的墨子第84章哲学家公孙龙第85章《战国策》第86章合纵策略第88章强秦的进一步壮大第89章英雄虽老,宝刀未老第90章理想不能代替现实第91章张仪的巧言巧语第92章利益是罪恶的深渊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