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


推荐阅读: 咸鱼小姐今天翻身了吗都市:三界红包群少年歌行之流觞曲水仙者末世仙王醒觉我的绝色美女总裁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我的魔王养成系统来自星渊大反派也有春天2柳腰春风过东宫藏娇

颇的性子就如同白起一般:直来直往,疾恶如仇。二人同朝为官,结仇生怨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甚至有一次赵王召开宴会,廉颇当着众人的面,指责郭开的不是,由此埋下了一条祸根。
后来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使了范雎的反间计,言及廉颇与秦私通,消极避战,秦国惧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奢之子赵括。于是,赵王便准备使用赵括换下廉颇。纵使蔺相如和赵括之母都苦苦劝谏,赵王就是不听。究其原因,除了赵王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之外,郭开的谗言也是赵王做出这等误国误民的决定的重要原因。
历来奸臣和昏君总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故《商君书·修权》中说道:“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正是由于赵王的昏庸无能,任用奸佞,才让郭开等人有了可乘之机。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白起一生,几乎所向无敌,却最终败在了范雎的一番言语之上。今日的廉颇,何尝不是面对这种危局?这当然不能全然将责任都归给那些馋臣谗言,如果君王能够明人克己,不嫉贤妒能,馋臣又怎么能够轻易地陷害得了忠臣良将呢?廉颇自赵惠文王开始,紧接着辅助赵孝成王,到现在的赵悼襄王,可谓三朝元老。即使再怎么愚钝,也知道自己位高权重、木秀于林,赵王可能会对其生出戒心和嫌隙的。
果然,赵悼襄王一即位,便更加重用郭开,廉颇很自然地就陷入了君王惧、佞臣恨,朝不保夕的危难环境之中。不久,赵悼襄王便听信了郭开的劝谏,解除了廉颇的军事权力,革除了他的一切官职,以乐乘代替廉颇。
同时,还派遣使者,要求廉颇回到邯郸待命。廉颇自然知道,自己只要一回去,就很有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义愤之下,廉颇遂率领大军攻击乐乘,赵军人人敬仰廉颇,见主将受辱自然不甘心,于是便产生了同仇敌忾之心。不久,乐乘便支撑不下去了,只能逃回邯郸。
此时此刻,摆在廉颇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起兵闹事,另立新主;要么改朝换代,自立为王。廉颇能征善战,威震诸侯,对他而言,要成就君王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但他一不另立新主,二不自立为王,最终选择了“奔魏大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在此之前,便有乐毅奔赵国的先例,廉颇去魏国,就是为了让赵王能够觉醒。当初乐毅是燕国的名将,曾经率领大军大败东方强国齐国,可惜后来燕国新王即位,对其心生嫌隙,迫使乐毅投奔赵国。后来齐国田单大败燕军,燕国国势危急,最终只能遣使来赵,请乐毅重新出山。
廉颇就是想通过此举,让赵王能够好好反省自己的过失,继而重新启用自己。只可惜,“用贤如转石,去佞如拔山”(《宋史·刘黻传》),任用贤才,就像转石头一样容易,铲除佞人,却像搬山一样艰难。赵悼襄王刚愎自用,怎么可能感受得到廉颇的一片良苦用心呢?
当时廉颇完全可以去比魏国更加强盛的齐国,或者去军事力量较强的燕国,何以会选择被白起打得一蹶不振的魏国呢?由此可见,廉颇其实是想通过魏国来抗击秦军,所以廉颇最终投向了魏国的怀抱。
魏王也素闻廉颇的贤能,同时也知道,廉颇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为魏国全力卖命,所以当廉颇到了大梁之后,魏王并没有重用他。廉颇对这一切,也并不在乎。他所看重的,是有朝一日,赵王真正能够醒悟过来。眼下赵国国势日衰,秦国也屡次围攻赵国,相信不久之后,赵国求援的人就会到来。
不出廉颇所料,那个求援的人就是宦官唐玖。
此人和郭开可谓蛇鼠一窝,本身就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加之在此之前,郭开便暗中给他送了许多的钱财,让他回来之后,向赵王说廉颇的坏话。恐怕廉颇的希望要落空了。
在赵王的授意下,唐玖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星夜兼程来到大梁,以慰问廉颇。实际上是看看廉颇还能否担当大任。廉颇做了那么多年的相国,对于赵王的这点举动的


相关章节: 第148章世事变幻无常第149章范睢的谋划第150章白起的影响力第151章贡献是无与伦比的第152章赵氏最后的辉煌第154章战国名将李牧第155章赵国最后的大将第156章赵国自毁“长城”第157章毛遂自荐第158章一针见血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