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


推荐阅读: 咸鱼小姐今天翻身了吗都市:三界红包群少年歌行之流觞曲水仙者末世仙王醒觉我的绝色美女总裁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我的魔王养成系统来自星渊大反派也有春天2柳腰春风过东宫藏娇

,赵王便赋予了李牧特权,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不经请示便设置官吏、任命僚属,并且代地的田租赋税标准全部由李牧确定,其上缴所得无须供奉赵王,可以自行支配。如此,只要李牧能够成功地抵御匈奴的入侵掠夺,要自给自足基本不成问题。
无疑,这是李牧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针对匈奴大军的不同特点制定的战略。为了加强防御,李牧完善了长城防线上的烽火台,并且派遣精兵强将日夜守护,同时派遣了大量的探马,前去侦察匈奴大军的动向,防止匈奴大军的偷袭。
李牧知道,单单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赵军有强大的情报网和完善的防御体系,但如果匈奴大军真的来了,依靠其来去如风的作战风格,留给赵军的反应时间其实是很少的。他们的到来,只为了抢夺物资,并不是为了占据土地。因此,李牧和边境的军民约定,一旦匈奴入侵,则全部坚壁清野、示敌以弱,从而麻痹敌军,让敌军无法得到自己的物资,进而为赵军歼灭匈奴大军创造机会。
是以每次匈奴大军前来,烽火台便会报警,无须李牧下令,大家便依据约定,将细软收拾好,并退守城池之中。不管匈奴大军如何骂阵,赵军就是坚守不出,匈奴吃力不讨好,多年下来,这种战略便逐步显示出其明智之处,匈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并没有获取半点粮草,没有诛杀半个敌人。
可是久而久之,这种战略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赵军虽然起到了示敌以弱的效果,赵国的赵王和普通的军士却没有真正明白李牧的高超之处。甚至在边境之上,赵国士兵三五成群,私下议论,认为李牧胆小怯战,遂而生出了愤愤不平之感。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君王即使再过贤明,也难以全部明白为将者的良苦用心。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将在外,就只能随机应变,不可能听从君王明显错误的决断。
赵孝成王即位之后,也不明白李牧何以一直坚守不出,在他的眼中,李牧此举无疑是在毫无意义地消耗赵国的赋税粮草,消磨军队的士气。于是,赵孝成王派遣了使者前来,对李牧大加责备,并严令李牧,要么马上出击匈奴,要么回到邯郸。
大凡天纵奇才,总是有一些独立的特性,不为外物外人所动,不为闲言碎语所迷,李牧知道,匈奴已经有所行动了,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对于赵王的责难,李牧没有半点申辩,依旧我行我素。他相信,赵王定然会明白自己的苦衷,李牧甚至还认为,为将者,就是需要得到君王的信任。
于是,李牧在赌,赌匈奴的轻敌进而会妄动;赌赵王的信任进而会毫无保留地相信自己。可是他赌对了敌人,却没有赌对自己的君主。赵王见李牧不为所动,遂愤恨不已,一纸诏令,将其调回都城邯郸,并且派遣了另外一员大将来替代李牧。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将领一到边关,便急于建功,他奉赵王号令,每次匈奴大军一到,赵军便全线出击。可是匈奴军队的战力实在是太过强悍,特别是在野战之中,赵军更显得不足。三番四次下来,赵军损兵折将不说,还消耗了大量的军备,粮草也被掠夺,边民不得安生。
直到这时候,赵王才想起了还是李牧在位之时好,虽然没有功劳,却也没有任何损失,对于战略重心在中原地区,和诸侯争霸的赵国而言,北方的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赵王准备亲自出马,请李牧重新出山,但却拉不下面子,只能派遣使臣前去。岂料这李牧还是以前的那个执拗的脾气,不但没有半点收敛,而且还更甚往昔。使臣好心好意地前来传达诏令,李牧竟然闭门不出,坚持认为自己生了病,遂不能上任。
眼看边关战事日紧,赵王被逼无奈,只能下强制命令,让李牧无论如何也要火速前往边关救急。李牧也知道,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恰到火候了。既然赵王不能全部地信任自己,那么自己只能略施小计,逼迫赵王就范。
此时赵王有求于李牧,只能耐心地听


相关章节: 第149章范睢的谋划第150章白起的影响力第151章贡献是无与伦比的第152章赵氏最后的辉煌第153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155章赵国最后的大将第156章赵国自毁“长城”第157章毛遂自荐第158章一针见血第159章养士的盛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