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贞观天子 第七十九章 高分考生最佳安排

第七十九章 高分考生最佳安排


推荐阅读: 诸天之百味人生灌篮之中锋荣光大宋:江山战图开局流放:带着异能空间种田全员火葬场:真千金重生后杀疯了逃生游戏:NPC他疯狂迷恋我我的倾城老婆至尊大纨绔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前夫夜夜来敲门穿越八零一身恶名前夫夜夜来敲门沐欢封霆北

在杨恭仁说完后,李智云不置可否的摇摇头。
“陛下可是觉得臣这么做不妥?”
“倒不是不妥,只是杨相未能看见他们的才智,着实令朕意想不到。”李智云说了一句,不顾杨恭仁冰住的脸色,接着又反问道:“此卷,若是杨相来答题,不知能否取得如此高分呢?”
能吗?
杨恭仁心里没底,卷子他也看过,绝对不简单,里面的问题森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便是他也不敢拍着胸脯向皇帝保证。
我能拿高分!
于是,杨恭仁道:“陛下不喜坐而论道之辈,需实干之人。分数再高,可若是没有为官经验,只怕也是不符合陛下的要求吧。臣觉得应该将他们下方地方,历练一番,而后委以重任,方是稳妥。”
幼呵,老杨长进了么,还知道用我的话来反驳我。
李智云笑笑,一锤定音道:“先让他们二人待在六部观政,每隔三个月,换一部,一年以后,观其表现,再将其外放。”
闻言,相国们脸色顿时起了变化。
六部观政!
皇帝这难道是在培养宰相之才?
何为六部观政?
简单而言,让韩瑗和王德真在礼吏工刑兵民六部轮流学习。只要他们考出来的分数对得起他们的智商,一年以后,这二人必能积累大量的理政经验。
将来外放出去,若是治理一方,成绩出众,调回中枢,不说青云直上,那也是一片坦途。
毕竟,资历摆在那里。
有多少相国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待在六部学习呢?
答桉是很少!
陈叔达道:“陛下,此举不妥。倘若以后科举士子在二百分以上的人都能进入六部观政,这对于六部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
李智云一笑,言道:“放心吧,这个问题,朕考虑过。将来科举考试,三年一次长安大考,每次,只取两百分以上,前三名考生在六部观政。至于其他录取的士子,外放地方为吏。”
闻言,陈叔达抿抿嘴,不再反驳。
显然,皇帝对于这一套流程已经准备齐全,他也劝阻不了。不过每次只取前三名,三年一考,倒不是不能接受。
杨恭仁咬咬嘴唇,想说什么,却无法说出口,最终只能答应。他有心提意见,告诉皇帝这么做不好,若是寒门甚至是平民都能进入前三名,难道还要提拔一个布衣卿相?
不过,看着皇帝已经决定的脸色,他终究是没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越劝反而越坏事。
能劝阻陛下的,恐怕也就杜如晦等人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唏嘘。原本以为这位少年天子,会是个听话的皇帝。
可没想到,自己看错了。
贞观皇帝的某些手段,甚至要比先帝更加的老辣。
相国们相继离开,李智云留下杜如晦和薛收。
“韩瑗和王德真二人在六部观政,你们为尚书左右仆射,可多多观察他们的品性才智。”
杜如晦颔首,“陛下放心,此二人,臣也想接触一二,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如考出来的分数那样,才智过人。”
李智云笑了笑,“好,那就劳烦你们了。”
“不敢。”二人齐声道:“遵旨。”
旋即,薛收和杜如晦离开政事堂。
走在路上,薛收忍不住道:“其实我觉得,陛下这么做,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却是一件好事。那韩瑗和王德真的试卷我看过,写的井井有条,至少也是胸有丘壑之人,若能善加教导,必为一方能吏。
此外,那试卷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古往今来,能取二百分的高分,便能证明那人绝不是读死书之辈。”
“是啊。”杜如晦凝重道:“不仅如此,其中还有涉猎朝政大政方针,陛下以及先帝诏书,实时之事。若是能一一答出来,可见那人不是什么闭门读书之辈,对于朝廷的事情,多有关注。”
“陛下此举,乃是为了取才智之士啊。”薛收感慨。
顿了顿,薛收又意味深长道:“杨相想尽力弱化科举,可他不曾想过,陛下既然决定改革科举,那就是主意已定。此刻,我已能想象出来,将来自科举走出


相关章节: 第七十四章 试点摊丁入亩第七十五章 一州一县先试水第七十六章 一时清明与万世兴盛第七十七章 科举考试开始【上】第七十八章 科举考试开始【下】第八十章 勿谓言之不预第八十一章 唐皇帝好面子第八十二章 大贺咄罗之回忆第八十三章 他与她定下三年之约第八十四章 启用辅机草原进展【感谢20220--16027的打赏】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