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贞观天子 第一章 大业十三年末

第一章 大业十三年末


推荐阅读: 诸天之百味人生灌篮之中锋荣光大宋:江山战图开局流放:带着异能空间种田全员火葬场:真千金重生后杀疯了逃生游戏:NPC他疯狂迷恋我我的倾城老婆至尊大纨绔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前夫夜夜来敲门穿越八零一身恶名前夫夜夜来敲门沐欢封霆北

  作为太子,理论上来说,李承昭不需要将兵法学习的太精,他更多需要学习的还是帝王心术,驭人之术。但兵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和治理天下有共通之处,所以李智云也不希望儿子一点不懂兵法。

  故,他也不求李承昭能成为百战百胜的统帅,但是基本的兵法策略,番邦治理之策,他必须要懂。否则将来若有战事起,他不知道该用什么人为将,那可是大问题。

  贞观十一年过去,大唐进入贞观十二年。

  去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今年同样也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帝国无大事,那就是继续修建粮仓屯粮。粮食这玩意,多到烂在仓库里和仓库里一无所有完全是两种概念。当然,作为天子,李智云还是很讲良心的,即将过期腐烂的粮食,他全都让人拉出去给那些奴隶食用,算是不浪费吧。而且,奴隶们也能饱餐一顿,皆大欢喜。

  如今的奴隶境况,比初期要好上很多。初期帝国使用奴隶,完全是当作一次性消耗品,吃得少干得多,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完全被当作畜生使用。民间有句歌谣;骨在水泥下,骨在淤泥中,骨煤不分家,奴隶无家归。

  但凡修建水泥路的地方,在路旁不远处,肯定能找到巨大的焚烧坑洞,里面全都是奴隶的骨头渣。而河渠和运河两岸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基本上都是如此。民部统计过死掉的奴隶数量,前后加起来近六十多万。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还不包括正在死的,和正在被押送来赴死的。

  辉煌盛世之下,其实是奴隶尸骨堆砌而成。这么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比较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帝国子民劳役减轻,他们能放开耕地,放开生孩子。人口蹭蹭上涨,粮食税赋年年增多。

  至于奴隶惨不惨,这并不在帝国官员的考虑之内。众所周知,奴隶不是帝国子民,那么他们就不是人。既然不是人,那又何必怜悯他们的经历呢。

  眼下,帝国中的部分组成部分,可是世家门阀。他们虽然饱读诗书,但是论残暴,他们比谁都残暴。南北朝时,山东士族到处修建堡垒,庇护佃农和本家人。而关陇贵族更不用多说,脱胎于鲜卑等部落的他们,本质上还是草原那一套做法。即,谁赢,谁享受敌人的一切。

  而今,随着帝国吃不掉的粮食拿出去,偶尔给奴隶们加餐,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毕恭毕敬的继续为帝国奉献生命,帮助帝国加快发展,对外扩张拓土。

  偶尔,李智云也会感慨,他即将打开一个血腥的压迫时代。只不过,压迫的是番邦人而已。他从不后悔,因为这是帝国变强的重要途径。他不仅要让帝国赢在起跑线上,还要让帝国直接赢到终点。

  使用奴隶的原因,李智云自然也少不掉将这份思想灌输给太子李承昭。曾经,太子问过他,一直这样压迫奴隶,难道不会出事吗?

  李智云的回答的是,不要让奴隶和帝国起冲突,而要让奴隶和奴隶之间起冲突,从他们的内部进行瓦解,让他们在互相争斗中为帝国服务,最终一起去死。

  血淋淋的事实,曾让太子沉默过,直到李智云将匈奴等草原部族旧事拿出来说给他听,并告诉他,似突厥等部落就是狼。当帝国强大的时候,他们是一条听话的狗。当帝国衰弱的时候,他们就会像隋朝末年那样,跳出来危害帝国。

  熟读史书的李承昭自然能很快理解父皇的话中意思,渐渐的,他的思想开始和皇帝同化,再也不会同情那些奴隶。

  而这,正是李智云需要的效果。太子就是要带在身边教导,这样才能让他走上自己想看见的道路。至于太子师,他们只是用来教导太子礼仪诗书的罢了。帝王之术,怎么能由他们教导。

  大臣们倒是看不出太子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主要是太子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因为跟着皇帝的缘故,学习的很快,已经能够做到喜怒收敛,不显于人前。这让很多想讨好太子,成为潜邸之臣的投机之辈无计


相关章节: 第二章 尘埃落定大案之后第三章 突厥契丹俱为过去第四章 迁都扩建这是问题第五章 污水黑水群臣疑难第六章 洛阳皇宫修缮一番第八章 众臣劝阻太子坚持第九章 决定出征三千骑兵第十章 晋阳猜测王霸之道第十一章 出征之时军中见闻第十二章 帝后有念散步打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