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成了大明勋戚 151 惊世之作(二合一)

151 惊世之作(二合一)


推荐阅读: 精灵:我转生成了百变怪我能解读世间万物原来我真的是剑仙当徒弟对我木有爱情重生买它几百斤房产证港片只手遮天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NBA之最佳队友从斗罗开始一天一张体验卡秘术纪元死神:从灭却师线回归的黑崎一护

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急也不能急成这样子啊。这种情况下就算不战败崩溃,时间一长大军后勤也必然会出现问题。
沈忆宸知道历史走向,于是用了这个开篇,期望明英宗能看进去,好好提升自己任用贤才,避免大明中衰的出现。
不过就算看不进去,这种蕴含了“修齐治平”的开篇,也立于绝对的不败之地,没有哪个儒家官员敢说大学之道是错误的。
写完了首段开篇,沈忆宸又从《中庸》里面挑选了“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来作为自己后续儒家经典的补充,避免论点太过于单薄。
古代科举考试之所以在后世被人所诟病,除了内容固定、格式死板外,还有一点就在于它万变不离其宗。
哪怕就是跳脱了八股文的策问,儒家经典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就算考生想要证明自己观念,也只能举儒家先贤的例子,其他都不够说服力。
写完了这些,偏中间一段内容,就是拍皇帝马屁了。什么陛下聪明睿智,文武神圣,存二帝三王之心,绍祖宗列圣之统等等。
反正你能想到的新意吹捧方式,都尽量往上面填上几句。
原因就在于这场考试你的身份是天子门生,而不是帝王师,别把位置给弄颠倒了。殿试给皇帝提国策意见要注意用词“委婉”,提完了还得明白自己臣子身份。
天子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所谓的策问不过是对臣子能力考验罢了,哪需要一个区区贡士上手指导。
皇帝不要面子的?
所以歌功颂德这一段必不可少,也算是考生为自己前面的指导“豪言”买单,否则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沈忆宸的答题飞速,让奉天殿内出现了这么一副场景,很多考生还在冥思苦想之际,他卷面就已经密密麻麻一片,感觉都快要交卷了。
“先生,新科会元看来学问扎实,功底深厚。”
处于龙椅之上的朱祁镇,虽然看不清楚沈忆宸写的具体内容,但是答卷上那快要写满的文字,还是能隐约瞅见的。
相比较其他考生,沈忆宸从进入大殿之后就从容不迫,气度不凡。后续答题更是笔走龙蛇,没有一丝的迟疑,显得胸有成竹。
能走到殿试这一步,基本学识肯定是没问题的,不存在乱写一通的可能性。
往届殿试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狂生自嗨,不管不顾直抒心意一番。反正认为自己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能力,就等着皇帝慧眼识英才了。
要么就是真正的才华盖世,对于这场考试游刃有余,才会展现的如此轻松。
沈忆宸如今五魁首在身,离三元及第就只差最后一步,这种科举成绩很明显不可能是什么碌碌庸才、自嗨狂生,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性。
真正的文魁降世,掌控全场!
“陛下目光如炬,沈会元确实卓荦不凡。”
“喔,先生也是如此认为?”
王振认同自己观念,这点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皇帝开口谁敢反对?
但是王振还夸赞了沈忆宸一句,这就让朱祁镇有些意外了。
要知道王振历届殿试,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更不会直言夸赞某位考生。
沈忆宸能得到一个“卓荦不凡”的评价,属实有些看重了。
听到皇帝的反问,王振笑了笑,然后躬身回道:“奴婢看过沈会元的诗词文章,确实文采卓越,如今又看到他殿试答题行云流水,想来是有着十足把握,才会下笔如有神。”
“先生所言,倒是让朕愈发好奇沈忆宸所写内容了。”
明英宗朱祁镇与王振的私语,在宽广的奉天大殿中并不显眼,更别说让考生们听到了。
如若沈忆宸要是听到这段对话,估计得惊掉下巴,自己拒绝了王振的招揽,他还在皇帝面前帮自己说了两句好话,这个号称睚眦必报的大太监,什么时候改邪归正了?
其实并不是王振改邪归正了,而是那日在王山府邸对话后,他回去把杏榜翻了一圈,发现招揽其他新科贡士,恐怕还不如沈忆宸!
原因无他,殿内这有机会冲击状元的前十八名新科


相关章节: 146 放榜定亲(二合一)147 拜见座师(二合一)148 会元之尊(二合一)149 内定状元?(二合一)150 殿试(二合一)152 状元之资(二合一)153 驱虎吞狼(二合一)154 钦点状元(二合一)155 国子监进士服(二合一)156 金殿传胪(二合一加长)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