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之后 第二十四章 我是大明秀才

第二十四章 我是大明秀才


推荐阅读: 绝世神医苍穹之芒无双楼地球防卫凡人终死炎灵幻界烟雨不由人时停者被天后颠倒黑白,我开始疯狂爆料大乾小捕快全球高武:女儿带我亿万倍修炼枯木逢春

姓,能填饱肚子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往前追溯,饥饿一直是如影随形,不曾片刻离去。
尤其是战乱的年月,更是如此。
李自成喊出均田免赋,尽管粗糙到了令人发指,但是依旧有那么多百姓不顾生死,追随着他,并不是闯王多好,实在是百姓没什么活路可言,只能拼命一搏罢了。
毫无疑问,朱颐垣的账可比李闯王要精细多了。
“我们要做的第一条,就是耕者有其田,原本被张家大户占据的土地,要交给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要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最大的铁律。第二条,就是每人每户,能拿到多少土地,我粗略估算一下,张家佃农租种的普遍在十亩上下,这也是我们这里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因此我的设想,单个人五亩,一个五口之家,最多二十亩田。还有多出来的田亩,归都指挥使司掌控,百姓可以租种,但必须是一年一租,而且要缴纳较高的税赋,如果人口增加,这部分土地需要均分,未来就可能会无法租种。”
“说了田亩数量,再说田赋,统一为一成五,租种的田地最高三成,除此之外,不再征收任何苛捐杂税。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调整之后,要让大家伙拥有更多的粮食,能吃得更饱,过得更好。”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如果大家普遍支持新的做法,我就可以当众烧毁原来的田契,焚毁借据,一切重新开始。”
说着,朱颐垣一招手,有义军士兵抬过来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的就是田契和借据。
在场的村民不由得一阵交头接耳。
其实乱世并不是单纯的人多田少的问题,崇祯年开始,战乱不断,山东的人口少了很多……但是百姓的民生却丝毫没有好起来。
佃农可以租种的土地多了,但架不住地主田租提得快啊!
你以为自己努力劳作,没日没夜干活,就能过得更好?
这不是做梦吗!
一个骡马,不累死就给我干。
累死了,我再换。
总而言之,没有骡马累死累活,哪来罗马老爷锦衣玉食,繁花似锦……
所以说均田这事,更多的是调整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调整税赋比例,让老百姓切实看到实惠。
再用,佃户不光要给自家干活,你租种了人家的土地,地主豪绅就能让你给人家干活,充当长工短工,压榨劳力……你不给人家干活?好啊,那地也别种了,我宁可撂荒,也不给你这个泥腿子。
所以说围绕着土地,可不单纯是地租压榨那么简单。
人家大老爷们有的是办法,让每一个佃户都在生死线上挣扎。
想靠着租种田地,勤劳致富?
笑死,不要侮辱老爷们的智商。
朱颐垣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又有青石集的示范,很快大庄村八成以上的佃农,纷纷表示支持。
“朱公子,快点烧了吧。”
“俺们都听朱公子的。”
“朱公子,让俺们吃饱饭,真是活菩萨。”
……
这边佃农齐声称赞,可另一边,那些相对富裕,仰仗着张家庇护的自耕农,却是面色凝重。
因为按照朱颐垣的算法,他们最少也要吐出几十亩的土地,而且他们家大业大,人口也多,二十亩的上限太低了。
再有,这些人普遍和张家沾亲带故,过去可以不交税,少交税,现在却要和穷棒子一样交税,怎么算都是吃亏的。
“朱公子,我们自家的田产,祖传下来的,还望朱公子高抬贵手。”一个中年人朗声道:“在下不才,在崇祯十年,考上了秀才,朱公子,我可是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
居然是一位秀才相公。
朱颐垣含笑道:“失敬失敬了……既然你还心念大明朝,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你找个歪脖子树,追随崇祯陛下;第二,我给你一笔盘缠,你去福州,追随隆武陛下。你看看,想选哪一个?”
wap.


相关章节: 第十九章 震怒第二十章 家仆弑主第二十一章 成立山东都司第二十二章 主持公道(加更)第二十三章 目标乡村(三更求追读)第二十五章 子弟兵(继续加更)第二十六章 逃跑的富户第二十七章 处死秀才第二十八章 治理地方第二十九章 公子高见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