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三百一十五章 八号祭祀坑

三百一十五章 八号祭祀坑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新发现的八号祭祀坑里,有多少文物?
光是有编号的文物,就超过了五千件!
它们在坑里层层堆叠,姿态万千。
站在坑旁边,往里面俯瞰,能够看到的全是一片绿色,一片独属于青铜器的颜色!
“这么多?!”
“没个几年的功夫,恐怕清理不完啊。”
看到坑内的情况,陈翰和庄云鹏他们,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三星堆只是1、2两个祭祀坑,却能够挖几十年了。
这一个坑里几千件文物,而且层层堆叠,一天能清理出几件,都算是动作快的了。
再加上清理出来还要修复、研究等等。
一个坑清理十几年都不过分的。
当年古蜀人特殊的掩埋技巧,为考古工作人员的发掘,制造了无数的难点。
一样样文物堆叠在一起,导致有些文物想要提取出来,需要很复杂的清理,有的时候甚至手都塞不进去,还要用工具一点一点扣。
形象一点的比喻,就像是在泥巴池里放满了锅碗瓢盆,这些锅碗瓢盆还都是杂乱无序的叠放的。
想要清理出一个,可能需要同时将周围的好几个其他器物以及泥土都清理出来,才能动。
“好多鼎、尊、壶啊,都带有明显的商朝特点。”庄云鹏凝视着坑内,有些激动的说道。
林雅也有些疑惑的说道:“这祭祀坑是晚商时期的,那没有发现文字吗?”
像青铜鼎、青铜尊这种成熟青铜器的出现,基本已经代表,一个文明进入了非常成熟的社会阶段了。
事实上,三星堆文明也确实很成熟。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首都,势力范围极大,甚至已经扩张到了陕西汉中一带。
这样发达的文明,必然存在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
而且三星堆青铜技术非常发达,比如铸造技术、焊接技术非常高超,黄金含金很高,青铜器上能凿出各种各样精美的孔洞等等,青铜技术比同时期中原商朝相比,也不逊色。
如此成熟的一个文明,理应是有文字出现的。
但是,三星堆遗址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类似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等成系统的文字。
只在出土的陶器、金器、玉器等文物上面,发现七个不规则的刻画符号,而且多为一器一符号。
众所周知,按照西方对文明的三项标准,即城市、文字、青铜(冶金术),有没有文字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准之一。
所以,西方人一直以来,都以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作为理由,不将三星堆文明认为是一个文明,只认为是一个文化。
“文化”,指的是新石器时代的远古部落。
比如河姆渡文化,比如陶寺文化,比如龙山文化。
而“文明”,指的是一个拥有完整社会制度,组成了国家的文明,比如夏朝、商朝、周朝。
在华夏国内,三星堆的不断考古深入研究后,华夏学者是广泛的认为,三星堆是一个文明,而不是文化。
可以确定,三星堆就是早期的古蜀国,是一个有社会阶级,构建出了文明的一个国家。
不过西方人不承认。
西方人玩这一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反正,在华夏学者看来,无论三星堆的这些字符是不是文字,都无法否定三星堆先民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不过,能发现文字的话,当然是更完美的情况。
而且,华夏学者们自己,其实也不认为三星堆文明发展如此成熟的情况下,还没有出现文字。
因为,如果没有文字,三星堆先民如何统治庞大的疆域,如何实现信息准确传达,如何积累高超的青铜技术,工匠们如何协同工作?
光靠语言几乎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从社会发展逻辑上来看,三星堆先民应该存在文字系统。
而且,古代文献上记载古蜀国存有文字。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非常有名,是研究四川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等的重要文献。
常璩在上面记载:“彭祖本生蜀,为殷太史……见称在昔......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


相关章节: 三百一十章 抵达三星堆三百一十一章 曾经的文物三百一十二章 新的祭祀坑三百一十三章三百一十四章 开工!三百一十六章三百一十七章 顶尊蛇身铜人像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三百一十九章 跨越三千年的团聚三百二十章 文字的重要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