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

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色彩”了。
而在m1号墓中出土的玉琮,弧边方柱体,高3.6、射径7.9、孔径6.4厘米,眼外圈直径0.4~0.45、眼内圈直径0.12、眼角长0.1厘米,鼻长1.6、宽0.3厘米。
从大小上看,比较矮小。
整个横截面为圆角方形,有四个凸面,凸面夹角大于90度,每个凸面以转角线为中轴,琢刻相同的简化神人纹,相邻凸块之间以竖向直槽相隔。
图纹又被横向凹槽分割为上下两节,琢刻相同的纹饰,应均为神人纹,不见兽面纹。
整器共八组相同的神人纹。
神人纹上部为两组凹弦纹,每组凹弦纹由片切割而成的三至四道凹弦纹组成。
双圈近圆眼,外圈管钻,内圈短线刻画而成,眼两侧各刻画一条短横线表示眼角,部分眼角刻线叠压外眼圈。
扁横凸鼻,鼻翼刻画而成,呈方折形螺旋状,顺时针旋转,共三圈半,鼻翼内侧各刻有一道短横线和两道长横线。
整器打磨精细,光泽明显,不见切割痕迹。
矮小,纹饰是神人纹,相对制作水平也较为原始,器身没有切割的痕迹,更没有过多的装饰。
可以判断的出来,这个m1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生活在良渚时代较为早期的,而不是晚期的。
像莫角山台地对面的反山王陵,就是比较晚期的墓葬,在反山王陵里出土的“玉琮王”,高15.8、射径7-6.5、孔径5.6-5.2厘米,可比这个大多了。
而且还有神兽纹。
这个玉琮王现在藏于故宫博物院,所有华夏人都可以去参观。
说起来。
在良渚大量玉琮发现之前。
因为没有出土样本。
很多传世的,或者说清代以前被挖出来的良渚玉琮,都被学术界误认为了是商周时期的玉琮,完全没想到“玉琮”这种东西,诞生的年代有那么的早。
没办法,玉这玩意,和石头差不多。
想要用碳十四等手段来检测年代是不太现实的。
再说了,这些玉几千万甚至上亿年前就在地球诞生了,良渚人也只是将其挖出来,然后打磨成玉琮而已。
怎么可能用科学手段检测出其被打磨的年份。
也就是后来良渚遗址被发现,陆续出土了很多玉琮。
然后考古学界发现,这些良渚玉琮的样式,似乎和不少博物馆里收藏的玉琮,样式以及玉质都很像啊!
特别是那良渚文化独有的良渚神兽纹和神人纹。
两相对应之下,学术界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这些以前认为是商周时期的玉琮,都是更早的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所留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玉琮却不是在良渚发现的,而是见于ah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
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才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不过考虑到ah地区离着浙江也就一步之遥。
或许玉琮也确实是良渚先民所创造,只是他们最早是从ah又来到了良渚,然后在良渚定居下来的,也说不定呢。


相关章节: 三百四十六章 大禹是不是来自良渚?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与良渚的关系三百四十八章 虞朝?!三百四十九章 有虞氏与成鸠氏三百五十章 王都三百五十一章 良渚方国体系三百五十二章 土层情况很乐观三百五十三章 M1号墓三百五十四章 开挖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