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洪武生存指南 第007章:说生产

第007章:说生产


推荐阅读: 重生之药材大佬全星际团宠七公主她又逃婚了墓苍木叶之锤爆忍界末世从囤物开始大主宰之我为青萍校花的修仙继承者反派咸鱼每天如履薄冰全职猎人之失控荒诞童话:我第四天灾请指教公主她整天忙着算计人神诡:从加点开始到地表最强

算发问,刚要开口,朱塬已经道:“殿下或许在想,这三个时代之后,是否还有新的时代产生?”
朱元璋点头:“正是。”
朱塬又一次拱手道:“殿下,请恕小人现在不能说,还是要等三年之后。”
三年,又是三年!
朱元璋心底忽然窜出一些小火苗,不过,想到自己之前的承诺,想到朱塬所说那‘千年未有之盛世’,还是按下,只是内心念叨:小子,三年后你最好能给俺一个满意答案,不然,有你好看!
朱塬看不到朱元璋的脸色,却能够感受到老朱的情绪变化,为了避免火山爆发,连忙开口转移注意力:“殿下,以工具材料作为时代划分,只是一种符号性概念,实际要复杂很多,就像工具只是‘生产资料’概念中的一个类型。接下来,请容小人以具体朝代为例,做更详细分析。”
话说的有点快,朱塬不知不觉也开始更多白话。
其中一些不知道这个年代有没有的新词,也顾不了那么多,朱塬甚至觉得,老朱听不懂,反而更好。
更能避免蝴蝶效应啊。
见朱元璋点头,朱塬再次朝壁上图卷示意:“秦朝,我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秦兵之精锐是一原因,然则,以小人之见,秦之生产力大幅提升,才是关键。殿下可知郑国渠典故?”
朱元璋道:“韩之水工郑国受命入秦游说,献泾水入洛之计欲以疲秦,秦王允之,其后十年,秦无力东进。郑国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朱塬听朱元璋几乎是背诵般流利地说出这段典故,有些意外,转而又是恍然。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喜欢读史以为鉴的人。
秦修郑国渠的典故,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三策。说到底,都是厚积薄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么想着,朱塬忍住拍马一句的冲动,知道老朱不会喜欢身边人这么做,于是道:“郑国渠因疲秦之计弄巧成拙被记于史册,然则,郑国渠只是其一,秦国当时还陆续修建都江堰和灵渠,使关中、川蜀皆成膏腴之地,供奉百万秦兵,始皇因此得以统一天下。而这一切之根本,正是这三大水利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对秦‘生产力’之大幅度提升,使当时秦之国力远胜其他各国。若无此前提,百万秦兵不出潼关,或已腹中空空,饥饿而还。”
朱元璋敏锐捕捉到朱塬话语里开始冒出各种一如‘生产’或‘分配’之类的新词,诸如刚刚的‘关键’二字,诸如两个词汇连起来似乎颇有气势的‘水利工程’,好在这些只从字面大概也能够理解,并没有打断。
朱塬也顾自继续:“水利工程,依旧只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中的重要一种。待到汉时,冶铁技术日渐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少量出现的铁器开始大规模运用,锄、耙、犁、耧等利用铁制部件的农具大幅提升耕作效率,这种生产资料的根本性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华夏之地能够产出更多,人口因此在汉之巅峰涨至六千万。再到后来,两晋至隋唐,各个朝代持续开凿更多水利工程,劳作工具更加多样,朝廷鼓励生产的手段也更加完善,另外还有更加优质多样的农作物从西域或南洋陆续传入,生产力持续提升,以至宋时,中原之地,各国总人口达到一亿五千万之巨。”
“再之后,蒙古入主中原,巅峰人口只有九千万,这一是蒙古国祚太短。另一重要原因,在于蒙古排斥我华夏文化,其中包括种种先进生产手段,因而导致中原之地生产力大幅降低。否则,以蒙古领土之广袤,若采用我华夏先进生产之道,养活超越宋时之两亿人口,国祚绵延二三百年,绰绰有余,绝不至于当下之境。”
“综上所述,任何一朝,生产力都决定其承载人口上限,诸如壁上图卷。因此,朝廷也需采用所有可用之手段,不断完善生产资料,持续提高生产力。否则,若有一日,生产力无法支撑百姓生息,则


相关章节: 第002章:借祖宗第003章:老朱是个急性子第004章:徐达手书第005章:《天书》第006章:朱塬的经济之学第008章:故意跑题第009章:马氏第010章:第一条第011章:约法三章第012章:信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