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烽火十国 第二百八十五章 盐井

第二百八十五章 盐井


推荐阅读: 拿错剧本投错胎让你军训新生,怎么全成剑仙了?诸天:我是龙虎山天师天仙局从布斯巴顿到霍格沃茨仙蜗我选择去追逐愤怒人在综影,浪到失联都市狂龙仙医海贼之机械师龙魂修罗仙秦

的兵马十万上下,这些士兵每年消耗的食盐在五万石左右,这便是十五万贯钱的消耗。
再有,若以为只是人吃盐,那就大错特错了。牲口吃盐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特别是军中的战马,马无盐奔行无力,和人一样,要想有气力,必须要吃盐。
南唐延续唐律,从枢密院规定的马盐供给条例便可见一斑:「马盐,一马日支盐三合,一月九升,六个月五斗四升。一军马日支盐三十七石五斗,一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个月六千七百五十石。」
(注: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所谓「一军马」数目相当于一万两千匹战马。南唐通过海上贸易,光是金陵一地所饲养马匹便超过五万匹,所以,仅仅是军马食盐这一项,金陵一地又需要两万余石,那也是六万贯的巨款。至于百姓养的猪羊牛马等牲口食盐便也不用去算了......
放眼天下,乱世当中诸国林立,光是南唐这个偏安江淮的小朝廷,百姓、军队、战马,每年消耗的食盐价值已是极为惊人。
总而言之,盐,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当然这块蛋糕从律法上是属于朝廷的,朝廷才有资格获取这块巨大利益。当然,对于现在的李源而言,在如今外放镇守一方的时机下,已经不存在敢不敢触碰这块蛋糕的顾忌了。
唯一的前提是,他这地方要有盐,还要有稳定的销售盐的渠道,若真有盐,除了满足自身地方所需,自然还要销往各地,为自己获得巨大的经济优势。
现如今在邹老汉这里得到了一个珍贵的信息,得知在武平境内的澧州竟有盐井一说,李源当然会往这方面去遐想,虽然当年楚王马希范费了大力气并未得偿所愿,但李源此时却无比笃信自己的直觉。
因为澧州这个地点,在后世确实是产盐的,而且是湖南最有名的两大盐场之一,但那可是千年之后的事情,没想到马希范竟然在五代十国这个年代却已经开挖了,这一段在史书上的记载确实是寥寥......
(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地质普查和勘探,发现湖南境内盐矿资源超级丰富,探明岩盐储量及开发远景高达一百三十六亿吨。1969年6月,湘北的湘澧盐矿在澧县盐井乡破土动工,同年12月,湘南的湘衡盐矿在衡阳市郊的茶山坳开始兴建,二者成为湖南产盐的两大支柱,自此完全颠覆了往昔「例食淮盐」的概念。)
至于盐的挖掘、生产模式以及销售渠道,李源心里也大抵有数,尽管自己并不通晓,但自己可是有着旁人不可比拟的优势,那便是老岳父周宗。
要知道自南唐开国以来,周宗便一直奉命掌管全国盐铁大权,这也是周家成为淮南首富的根本原因,哪怕老人家现在转任户部尚书,其职能也是直接挂钩盐铁粮茶等事务的专卖,有这位最资深的专业人士加持,若澧州真能产盐,还需要发愁以后的事情么?
也不必思虑周宗是否会相助,不说翁婿之情,光凭这巨额的利润,李源也相信岳父周宗不会拒绝,否则他是怎么发家的呢?
如今唯一的问题是,盐井中的盐,要如何制成食用盐的问题。与淮盐靠海取盐不同,内陆盐井中的盐成分复杂,具体是哪几种李源并不清楚。但以李源的知识储备而言,盐井中的盐确实掺杂着大量的杂质成分,会对人产生危害,这或许便是当年马希范放弃的原因之一。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总会有各种办法让这些盐变得纯净精细,而且少量的杂质,其实也不会对人畜产生多大的影
响。要知道如今行销天下的粗盐也是一些含有大量杂质的盐,很多都是直接晒海之后的沉淀物,含有泥沙杂质和大量的其他成分,官民百姓们还不是照样吃下肚去,也没见人被毒死。
现在的问题是,似乎只有如何确定澧州产盐了。
……
邹老汉亲自指导用回心草和陈皮、芍药、川芎、甘草在一起蒸煮熬制,李源当然不肯白拿他的东西,这玩意既然如老汉所言的那么珍贵,自然是要花钱买下。邹老汉推三阻四不肯收钱,李源好说歹说才强行让他


相关章节: 第二百八十章 搭救之恩第二百八十一章 郑王回京第二百八十二章 患难见忠臣第二百八十三章 喜讯第二百八十四章 回心草第二百八十六章 澧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禁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试毒第二百八十九章 遍地金银第二百九十章 仙丹

也许你还喜欢: